打开APP

忘记基因组和转录组,一起来关注印记组吧

在哺乳动物和植物的基因组中,某些基因携带着表明它们是来自亲本或母本的标记。通常而言,这些标记是调节基因表达以便选择性表达一个亲本等位基因的甲基。总而言之,这些印记基因组成印记组。

2017-02-10

重磅级文章解析端粒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结构,20世纪80年代中期,科学家们发现了端粒酶,当细胞DNA复制终止时,在端粒酶的作用下,DNA可以通过端粒依赖模版的复制,补偿由去除引物引起的末端缩短,因此在端粒的保持过程中,端粒酶至关重要;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的长度逐渐缩短,当端粒变得不能再短时,细胞就不再分裂而会死亡。

2017-01-23

转录组学领域研究进展一览

转录组学(transcriptomics),是一门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中基因转录的情况及转录调控规律的学科,也就是说,转录组学是从RNA水平来研究基因的表达情况。转录组即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RNA的总和,是研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7-01-22

2016年Nature Methods年度技术:表观转录组分析(Epitranscriptome analysis)

每年年底,《自然方法》Nature Methods都会对过去一年中推动生物学发展的技术方法做出回顾与总结,由此评选出当年最受瞩目、影响力最大的技术。2016年,表观转录组分析(Epitranscriptome analysis)荣膺Nature Meth

2017-01-03

端粒太长或许并不是件好事儿

从过去到现在,科学家们一直将端粒变短同机体老化和疾病联系起来,如今科学家们开始去研究理解调节端粒长度的因子,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

2016-12-09

两篇JCI证实靶向干扰素或可提高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HIV的疗效

两项新的研究证实在HIV-1感染的人源化小鼠模型中,靶向IFN-I信号的抗体能够加强cART的疗效。相关研究结果均于2016年12月12日在线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

2016-12-14

DNA修复:解密癌细胞的端粒延长机制

染色体末端,即端粒不断变短限制了细胞的寿命。一些癌症细胞通过一种名为端粒替代延长的机制来避免这一命运,但这一机制的具体分子细节还有待进一步探究。细胞分裂期间,基因组的复制由DNA聚合酶实现。然而,每个染

2016-11-10

生物物理所等揭示转录因子STAT6特异识别N4位点DNA的分子机制

11月1日,《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DNA recognition by STAT6 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STAT6对N4位点DNA的识别机制。人类的病毒性感染十分普遍,多

2016-11-04

JCPT:阐明抗逆转录病毒疗法对HIV感染者的长期免疫反应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y and Therapeutic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巴西贝洛塔斯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e Pelotas)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许多HIV感染患者都会对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疗法)产生快速且成功的免疫和病毒学反应。

2016-10-07

Geron端粒酶抑制剂前景看衰,股票下滑20%

【新闻事件】:今天Geron及其合作伙伴杨森公布了其端粒酶抑制剂imetelstat的临床开发进展。杨森准备停止一个叫做IMbark的脊髓纤维化二期临床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虽然会继续进行但招募病人暂停,是否继续招募病人要

2016-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