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抑制线粒体可增强抗端粒酶疗法的疗效
2月17日,Cell杂志发表了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和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等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抗端粒酶疗法能够诱发肿瘤细胞的端粒通过同源重组维持其长度,线粒体也会产生适应机制。 端粒酶是癌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关键酶,与肿瘤细胞无限增殖关系密切。
PNAS:个体的端粒长度可能预测寿命长短
近日,发布在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Telomere length in early life predicts lifespan"发现,个体的端粒(这是在染色体的两端形成了保护帽的重复的DNA序列)的长度可能预测寿命。 Pat Monaghan及其同事测量了斑马雀从雏鸟阶段到自然寿命末期的端粒长度。这种鸟的自然寿命从210天到将近9年不等。
FDA制定政策缩短“突破性”新药审批程序
一直以来,制药公司都希望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能够提供一个更为高效的认证途径,使自己更快的拿到新药物的审批。这一愿望最近可能成为现实:美国国会近期通过的一项决议将有助于研究团队的产品更快的进入药品市场。 据路透社报道,这一决议今年内将形成一项法律,其内容为:如果一项药物具有重大的使用价值并在临床试验中证明效果显著,FDA将采用优先审批或减少其临床试验时间等方法加速药品的上市。
空气污染致中国部分地区人口寿命缩短
伴随着快速的经济增长,中国出现了广泛而严重的空气污染。TSP和PM2.5等专业概念,也成为大众热议和关心的对象。这种在世界历史上罕见的污染,会对健康造成多大危害?科学地回答这个问题,是平衡经济增长和污染,有效配置资源等决策的基础。然而,准确评估空气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失,科学上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cell:早期端粒酶失活将加速衰老
近日,来自美国的华裔科学家在著名国际期刊cell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实验发现,酵母端粒酶早期失活会导致细胞出现短暂的DNA损伤应答,这一过程会加速酵母母细胞衰老,并且ETI导致的加速衰老过程发生在端粒缩短诱导的细胞衰老之前。
JCI & CHEST J:端粒突变更易患肺部疾病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CHEST Journal上的两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杨百翰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知道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什么时候死亡?但研究者并不不清楚我们确切的死亡事件,当然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得益于对我们机体染色体生物钟的研究,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可以帮助预测机体的寿命,其越短就表示我们寿命越短。
Stroke:大的卒中单元能够提高卒中治疗效果并缩短住院时间
专门的卒中单元能够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但是尚没有哪种临床评分系统能够评价大量患者的治疗花费及临床预后。丹麦Aarhus大学医院的Marie Louise Svendsen 博士等进行研究发现:相较而言,大的卒中单元(收治病人数多的卒中单元)救治患者能够提高救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费用。相关论文发表在stroke杂志2012年9月13日在线版上。
Nat Commun:曲晓刚等人类端粒功能调控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曲晓刚研究员领导的生物无机化学/化学生物学研究团队在端粒、端粒酶功能调控、稀土手性化合物对特殊核酸识别及阿尔兹海默症抑制剂筛选及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新成果。最新代表性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由于人端粒DNA与衰老和疾病发生密切相关,成为目前生物学﹑化学和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
新技术将菌种鉴定时间从几天缩短到几分钟
生物梅里埃(巴黎:BIM)近日宣布VITEK®MS已经获得美国FDA的510k医疗器械上市许可。该系统亦在2012年8月提前于美国FDA在中国获得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许可。这将是首个同时在美国和中国获得政府部门批准的用于临床检验使用的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