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n:科学家阐明神经元细胞突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euron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当眼睛中的神经元长时间暴露于光下后,其会改变特殊分子的水平,随后研究者又鉴别出了一种特殊的反馈信号机制或许是引发这一改变的原因,因此研究者或可利用先天性的神经元特性来保护眼部神经元免于退化或细胞死亡。
J Neurosci:提振谷氨酸受体恢复FTD小鼠的突触功能
2014年12月9日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发表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杂志的一项研究证实:一种提提振特定类型神经递质受体功能的药物可以给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第二个最常见类型(额颞叶痴呆症)提供治疗效益。额颞叶
PNAS:帕金森中α-突触核蛋白磷酸化的发生时间
2013年8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在犯罪现场留下的线索并不总是指向有罪的一方。在帕金森氏病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接受的是当一个特定的蛋白质通过酶转化时,这种疾病会加重。近日,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表明,相反,蛋白的这种转变往往可以防止病情的发展。 这个令人吃惊的结论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制药公司目前正在开发的治疗方法。这项研究发表在PNAS杂志上。
Neuron: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
Neuron杂志于8月9日发表了上海生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杜久林研究组题为“斑马鱼发育期视网膜兴奋性突触功能的长时程增强”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通过运用在体研究方法,首次发现了视网膜突触功能在发育时期具有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 LTP)的能力。该工作主要由博士生魏宏平等在杜久林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PNAS:我国科学家阐明心脏多肽激素心房利钠肽抑制突触前神经递质传递的信号通路
2012年10月8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罗敏敏实验室在PNAS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Natriuretic peptides block synaptic transmission by activating phosphodiesterase 2A and reducing presynaptic PKA activity的文章。
Cell Rep: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
2012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昼夜节律的破坏会影响体内血管的生长,从而导致如糖尿病、肥胖和癌症等的发生,据瑞典林雪平大学和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一项新的研究证实。现在在Cell Reports杂志上刊登的一篇文章报告论证了昼夜节律的中断会立即抑制斑马鱼胚胎体内血管的生长。
PNAS:唐氏综合症神经元间突触减少
2013年5月27日讯 /生物谷BIOON/--唐氏综合症是智力残疾最常见的遗传形式之一,由染色体产生额外副本引发。患有唐氏综合症的人会出现智慧难等问题,科学家们无法确定额外的染色体为何会引起如此广泛的影响。 由Wisconsin-Madison大学Waisman中心神经学家Anita Bhattacharyya领导完成发表在5月27的PNAS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
eLife:控制机体昼夜节律钟同步的特殊基因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eLif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索尔克研究所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鉴别出了一种可以调节睡眠的觉醒昼夜节律的基因,这种名为Lhx1的基因或许就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新型靶点,供其开发帮助夜班工人及时差综合症患者改善昼夜节律的疗法,同时也为开发治疗一系列睡眠障碍的靶向疗法提供思路。
以不同方式来看某种突触
通过利用一个范围广泛的成像技术,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在大鼠脑中的某种“典型”突触的三维模型--它在原子层面详细展示了30万个蛋白质。该新模型阐明了神经元的内部运作,证明在一个叫做突触囊泡再循环的过程中在它们之间的这一间隙(电脉冲是跨越该间隙发送的)中发生了什么。
营养所研究人员发现节律调控胰岛素敏感性的关键分子机制
近日,最新一期的国际学术期刊Hepatology正式发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翟琦巍研究组的研究论文“CLOCK/BMAL1 Regulates Circadian Change of Mouse Hepatic Insulin Sensitivity by SIR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