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何通过追踪染色体的不稳定性来观察癌细胞的进化历程

2019年6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癌细胞的基因组中到处都是突变(单一核苷酸的突变),有些突变或会通过激活癌基因的表达或关闭抑癌基因的表达而诱发癌症发生,然而可以说更重要的是在更大范围内肿瘤细胞中发生着基因组的异常,比如,诸如这样的细胞包含着异常数目的染色体(非整倍性),随着肿瘤不断进化,染色体的异常也会在毗邻的癌细胞之间发生变化,这就表明,染色体的改变或会在每次细胞分裂时通过重复

2019-06-22

我国科学家全面定性鹿茸干细胞

鹿茸是哺乳动物中罕见的能够周期性完全再生的器官,是研究哺乳动物器官再生的绝好模型。6月5日,自然出版集团下属的权威医学生命科学期刊之一《细胞死亡与疾病》(CELL DEATH & DISEASE)在线发表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下称特产所)特种动物干细胞创新团队的最新成果。他们完成了对鹿茸干细胞全面系统地鉴定,为干细胞家族再添重要一员。论文第一作者、特产所副研究员王大涛告诉《中国科学报

2019-06-09

PNAS:细胞分裂过程中非编码RNA对于染色体稳定的作用

2019年5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我们的遗传密码存储在由DNA组成的染色体中。为了确保在所有细胞中遗传密码的一致性,我们的细胞必须精确复制并在每个细胞周期中将其染色体均等地分布到其两个子细胞中。染色体分离的错误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这可能导致自然流产,遗传性疾病或癌症等的发生。为了确保染色体的正常分离,着丝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着丝粒它是染色体上独特的DNA区域,在细胞分裂过程

2019-05-23

Nature:DNA解旋酶WRN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症的一种合成致死性靶标

2019年4月25日讯/生物谷BIOON/---合成致死性(synthetic lethality)---两个遗传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这种相互作用,这两种遗传事件的共同发生导致细胞死亡,但每个事件单独发生则做不到这一点---可用于癌症治疗。DNA修复过程提供了有吸引力的合成致死靶标,这是因为许多癌症表现出DNA修复途径的破坏,这可能导致对特定修复蛋白的依赖。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1(poly(

2019-04-25

Nature:构建出超级稳定的金配位蛋白笼,可用于体内的药物运送

2019年5月1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理化研究所和波兰雅盖隆大学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地构建出一种“蛋白笼(protein cage)”---一种纳米大小的结构,可潜在地用于将药物运送到身体的特定部位,并且能够容易地组装和拆卸,此外还能够承受煮沸和其他的极端条件。他们通过探究在自然界中没有发现的几何形状来实现这一点。相关研究结果于2019年5月9日在线发表在N

2019-05-13

Nature:解析微卫星不稳定型肿瘤潜在的合成致死靶点

 微卫星是基因组中不到10个核苷酸的简单重复序列,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是指由DNA 错配修复异常造成DNA在复制和重组过程中发生的碱基错误插入,缺失以及合并,从而导致微卫星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许多肿瘤中都存在MSI现象。由于MSI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之间存在着显着相关性,但仍有45-60%的MSI型肿瘤并不会对免疫检查点阻断反应产生应答,并且免疫阻断治疗方法存在着一定的毒性。合成致死

2019-05-05

多项研究表明一种让G蛋白偶联受体热稳定的计算方法在解析这类受体结构中大有可为

2019年4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来自俄罗斯莫斯科物理科学与技术研究所(MIPT)、斯科尔科沃科学技术研究所(Skoltech)和美国南加州大学(USC)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来设计热稳定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这对开发新药有很大帮助。经证实这种方法可用于获得几种主要人类受体的结构。对这种新方法的概述发表在2019年4月的Current Opinion on Stru

2019-04-16

Cell Metabol:稳定端粒长度或有望治疗癌症等年龄相关疾病

2019年4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策略来治疗年龄相关的疾病,研究者指出,端粒的缩短或会损伤一类名为sirtuins的酶类的功能,酶类sirtuins能通过影响机体代谢过程和修复损伤的染色体的方式在维持细胞适应性上扮演着关键角色。研究人员发现,利用小分子化合物恢复sir

2019-04-09

研究实现对大脑信息的稳定读取

 解析大脑功能是人类认识自然与自身的终极目标。大脑通过神经元细胞的电活动进行信息的传递、转换和整合,进而完成各种功能,包括感知觉、学习、记忆、抉择和运动控制等。而微观水平上神经元电活动的异常,与抑郁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及阿尔兹海默症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密切关联。要理解大脑的工作机制以及脑疾病的致病机理,必须精确掌握神经元的电活动信息,因此依赖于活体神经信息分析技术的发展。然而,传统的

2019-04-04

两篇Nature揭示它们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功能

2019年1月26日/生物谷BIOON/---科学家们长期以来一直困惑于为什么许多真核生物中的蛋白编码基因散布着没有明显生物学功能的非编码DNA片段。这些称为内含子(intron)的非编码DNA片段通常在转录和翻译之间从它们的原始mRNA转录本序列中移除并在蛋白产生之前迅速遭受破坏。如今,两项新的研究揭示出内含子的一种意料之外的作用,至少在酵母中是如此:它们中的很多在剪接后长时间地逗留在细胞中,并

2019-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