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ant Communications:植物萜类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研究中取得进展

  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类型丰富、结构多变的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环境适应性与多样性的重要物质基础。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种类最多、化学结构变化最为丰富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如植物激素赤霉素、脱落酸、独脚金内酯、油菜素内酯等)、适应环境胁迫(如化感物质稻壳酮、植保素棉酚、昆虫拒食剂印楝素等)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萜类

2021-08-23

研究揭示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

不同于高等动物,高等植物细胞命运可塑性高,分化的植物体细胞可获得全能性(totipotency),再生出完整可育植株。植物单细胞再生在农业、园艺上应用广泛,是遗传转化的常用途径。虽然较多种类的植物均实现了单个分化体细胞的再生,获得了完整植株,而关于植物单细胞再生机制目前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焦雨铃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汪颖研

2021-08-12

从越南植物中提取的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通过触发脂质介质缓解炎症

慢性炎症是由于过度的促炎信号和未能消除炎症反应所致。脂质介质协调炎症的启动和消退。

2021-08-27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研究发现植物病毒通过劫持介体昆虫囊泡运输系统实现高效传播新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作物病毒病害流行与控制创新团队发现植物病毒在介体昆虫内通过劫持囊泡并促进其形成一个大囊泡而将病毒释放到细胞外的高效传毒机制。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病理学(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上。据介绍,约70%的植物病毒需要依靠介体昆虫进行传播,病毒随着昆虫取食植物汁液而被

2021-08-18

冠层光谱对植物功能性状调控研究获进展

植物功能性状通常反映环境变化下植物资源获取和投资之间的权衡策略。植物叶片作为将无机碳转化为有机碳的主要器官,其比叶面积(即单位面积的叶片质量,LMA) 表征着叶片形态、生理和生化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特征和过程,是“叶片经济谱(Leaf Economics Spectrum)”理论的核心性状。因此,准确理解LMA变化的非生物驱动因素以及LMA的结构和组成基础,是预

2021-08-01

Stem Cell Res:利用星形胶质细胞移植治疗血管性痴呆取得重大新进展

2021年8月16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培育出大批量、高质量的功能恢复性脑细胞,适合移植到患者身上。这种成功使得一种基于干细胞的渐进性痴呆症新疗法向临床迈出了一大步。该疗法旨在修复白质中风(white matter stroke)对大脑造成的损害,其中白质中风是一种“静息性中风(silent

2021-08-16

移植新药!Incyte/诺华JAK抑制剂Jakavi/Jakafi治疗类固醇难治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疗效显著!

Jakavi/Jakafi是一种口服JAK1/2抑制剂,已获批多个治疗适应症。

2021-07-15

昆虫取食诱导的植物系统性信号保守性研究取得进展

自然界中,植物能够感知局部的胁迫,并产生某些系统性信号以介导整个植物的生理响应。植物的系统性响应至少存在三种类型:对病原体的系统性获得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对损伤和昆虫取食的系统性损伤响应(systemic wound response)以及对非生物胁迫的系统性获得适应(systemic acquired accl

2021-08-01

东非高山特有千里木属植物系统发育及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千里木属(Dendrosenecio)隶属菊科(Asteraceae),包括11个物种和5个亚种,特有分布于东非高山地区,为世界著名的高山植物类群之一,也是研究高山植物辐射分化及适应性进化的理想材料。长期以来,虽然学界高度关注这一类群,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分子标记来揭示其属内系统发育关系,该类群的分类处理以及其辐射进化模式问题未能得到很好

2021-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