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DA公布需要提交癌症用药儿科研究材料的新药申请

癌症用药新药申请与生物制品许可申请,在涉及到哪些靶点时,需要同时提交儿科研究材料?12月12日,FDA公布指南草案癌症用药儿科研究材料提交指南。依据相关法案规定,从2020年8月18日开始,预期将向FDA提交新药申请(NDA)或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的医药公司,对某些分子靶向肿瘤药物开展儿科评估。FDA代理局长Brett Giroir医生表示,依据《20

2020-01-01

中美科学家合作的科研成果有助玉米增产

   中美研究人员参与的一个团队近日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上报告说,他们成功解析了玉米细胞一个重要信号开关分子——G蛋白对玉米发育及免疫信号的双重调控机制,为提高玉米产量提供指导。G蛋白是对细胞信号传导起重要作用的开关分子,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此前研究表明,G蛋白分子对植物的分生组织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对玉米等农作

2019-12-25

国内科研团队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实现T细胞免疫再生

 T 细胞是一类执行获得性免疫功能的免疫细胞,在机体抗肿瘤、抗病毒感染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根据T细胞的细胞毒性原理的临床免疫疗法(如CAR-T, TCR-T)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手段,部分肿瘤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甚至治愈,病人生存、生活质量得到显着改善。然而,广大肿瘤患者自身的T细胞常见功能异常或者耗竭,阻碍了这一疗法的广泛应用,因此迫

2019-12-10

结核病防控成果披露,试点城市9000万人受益

  耐药结核病确诊时间从2个月缩短到2个小时、结核病患者每天吃药从13片减至3片……20日,在京举行的国家卫健委-盖茨基金会结核病防治项目十周年研讨会披露了“中国版”结核病防治的新成果,双方将进一步推广结核病综合防治的新模式,全力攻克“耐药结核”难题。结核病是全球每年致死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2009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合作启动了结核病防控项目,重

2019-11-22

美国贝勒医学院眼科研究所研究治疗先天性儿童盲人取得重大进展

 美国德州医学中心贝勒医学院的库伦眼科研究所(Cullen Eye Institute)蒂莫西·斯托特博士(TimothyStout)近日在先天性儿童盲人视力治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斯托特博士多年来致力于研究利用病毒将有用的信息传送到细胞的方法,随后他将这项研究与基因疗法相结合,以治疗先天性失明。经与全国各地多名医生和研究人员合作,斯托特博士将RPE65基因复制嵌入腺相关病毒(Adeno-

2019-11-28

我国科研人员培育出可生态还田的新型“脆秆水稻”

 秸秆还田利用是一种生态环保的秸秆处理方式,但存在一系列技术难题。中科院研究人员历时5年培育出一种脆秆水稻品种“科辐粳7号”,今年以来试种显示其秸秆易粉碎、降解,不仅可还田还可作为牛羊饲料,同时稻米产量和品质不受影响,该品种日前通过了专家组审定。焚烧秸秆会污染环境,让其在田间自然降解、成为肥料是一种环保处置方式。但传统的水稻秸秆很有韧性难以折断、粉碎,机械收割机上需加装专门的粉碎设备,增

2019-11-25

科研人员通过编码大肠杆菌获取可医用贻贝超级生物胶

 据德国生物经济网站(biooekonomie)近日报道,柏林工业大学(TU Berlin)的研究人员成功获取贻贝足丝粘蛋白,可作为贝类超级生物胶(Muschel-Superkleber)用于伤口和骨折愈合。研究人员发现,贝类动物无论在海底还是在石头、金属或塑料等任何环境或材料表面都能牢固附着的原因是足部能分泌一种具有极强粘附性的蛋白。粘合能力强且具有生物兼容性的粘合剂非常适用于外科手术

2019-11-22

再度携手申康,瓦里安助力上海打造亚洲一流健康城市

继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引入瓦里安医疗先进放疗设备后,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上海申康)再度与瓦里安医疗签署采购协议,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东院采购VitalBeam®和TrueBeam®,推动上海肿瘤放射治疗“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上海行动”助力。申康医院发展中

2019-11-12

科研人员研发出全新人牙匹配型仿生义齿材料

义齿,也就是“假牙”,能够代替缺损或缺失的牙齿实现其正常的咀嚼、发声等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和巨大的市场需求。氧化锆陶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和耐腐蚀性,同时不会对影像学检查造成干扰,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效果最好的义齿材料。然而,氧化锆全瓷义齿在制备加工以及实际应用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氧化锆陶瓷的硬度是人牙釉质的4倍多,人牙本质的20倍左右,其模量也远高于人体正常牙齿,从而明显加速对

2019-11-16

科研发现人体菌群也分男女

 为何男性痛风发病率高过女性?为何女性患过敏性皮炎概率高过男性?难道是男性和女性菌群不同?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一项研究揭示了菌群的性别差异。该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前沿科学》(英文名:《Advanced Science》)上。这一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研究员带领团队完成。在研究了男性和女性四大部位15个位点的微生物菌群后,团队发现人体菌群原来存在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

2019-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