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Plant:李云海等植物种子大小调控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The Plant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ternal control of seed size by EOD3/CYP78A6 in Arabidopsis thaliana,”,文章中,作者在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2018年全球种子市场市值将增长12.1%至852亿美元
全球种子市场报告显示,2012年种子市场市值为441.222亿美元,到2018年,该数值将跃升至852.376亿美元,2013-201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2.1%。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购买性状种子。油菜及谷物种子是全球种子市场的主要部分。市场受多种因素驱动,如人口持续增长的压力、耕地面积有限、产量已达最大化、先进技术的发展、作物损失、以及农田的大规模扩张。
隆平高科净利增逾三成欲构建电商平台卖种子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种业龙头隆平高科昨日晚间发布了2013年中期业绩报告,报告期内,虽然营业收入只同比微增1.53%,约为8.5亿元,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同比增长34.75%,约为1.05亿元。 公司报告称,2012年以来,公司明确了“聚焦种业,做强做大种业”的战略目标,逐步剥离延伸产业。
孟山都耗资3100万美元打造Woodland全球种子研究中心
世界农化网中文网报道:孟山都计划于8月开放其扩建后的美国Woodland研究设施。该研究设施的扩建工程共耗资3100万美元。总面积达9万平方英尺。扩建完成后原有研究设施的面积将增加一倍,孟山都全球蔬菜种子研究将集中于此。 除了研究能力需得到拓展,Wood land研究设施5年中不断雇佣新的员工,一些研究人员和实验室只能转移至简易建筑中,这一现状迫使该设施进行扩建。
PNAS:揭示啮齿类盗贼移动大种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科研人员发现,长毛的猛犸可能灭绝了,但是曾经养活了这些大型动物的植物存在了下来,而这归功于由啮齿类动物的偷盗而导致的种子的传播。种子的传播帮助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但是现代动物无法咽下和排出曾经被现已灭绝了的巨型哺乳动物食用的大种子。
Protoplasma:文彬等揭示超低温保存对顽拗性种子的生理学影响
目前来说,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顽拗性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试验都已失败告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顽拗性种子通过超低温技术成功的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从液氮中取出种子后会造成顽拗性种子活力的丧失,这称为超低温伤害。尽管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低温伤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相关机理还未有完整的阐述。
Oikos:啮齿类动物埋藏种子是多步骤决策过程
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对很多植物来说,通过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是植物实现种子散布的主要形式;而对啮齿类动物本身而言,也直接关乎它在未来抵御食物短缺的能力。已有的研究通常把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作为一单一的过程,而啮齿类动物是如何决策实现这一复杂的过程并不知晓。
中国种子市场市值650亿元 位居世界第二
5月25日,在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北京种业专题报告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刘旭称,目前,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市值650亿元人民币,已位居世界第2位,仅次于美国。
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开幕 将建首家种业交易中心
昨天,为期3天的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市丰台区开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将建设全国首家种业交易中心,为种业发展提供种子交易、鉴定评估、咨询等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