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国际标准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在京揭牌

“国际标准种子质量检测中心”在丰台区种籽管理站揭牌。

2013-11-08

Proteomics:杨平仿等研究种子萌发蛋白质组学获进展

水稻种子萌发的代谢途径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种子萌发涉及到细胞膜系统修复、贮藏物代谢、DNA复制与配对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对这一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一直是现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1-11-23

Proteomics:种子萌发蛋白质组学研究获进展

水稻种子萌发的代谢途径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早期阶段,是个体发育中最为关键的时期,直接影响到后期的出苗、生长和结实等。种子萌发涉及到细胞膜系统修复、贮藏物代谢、DNA复制与配对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生化反应和信号传导,对这一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进行探讨,一直是现代种子生物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2011-11-22

Plant Cell:薛红卫等揭示MADS29调控种子发育的分子机制

近日,国际植物学著名杂志《植物细胞》The 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生生态所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薛红卫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录因子MADS29调控水稻种子发育中母体组织的降解”。 水稻种子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其发育涉及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其中转录因子发挥了关键作用。

2012-11-18

PLoS One:种子老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豌豆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基因表达以及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测分析。

2013-11-11

Crit Rev Biotechnol:杓兰种子试管萌发研究获新进展

杓兰种子试管萌发研究获新进展

2013-11-09

The Plant:李云海等植物种子大小调控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The Plant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ternal control of seed size by EOD3/CYP78A6 in Arabidopsis thaliana,”,文章中,作者在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2012-02-10

PNAS:揭示啮齿类盗贼移动大种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科研人员发现,长毛的猛犸可能灭绝了,但是曾经养活了这些大型动物的植物存在了下来,而这归功于由啮齿类动物的偷盗而导致的种子的传播。种子的传播帮助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但是现代动物无法咽下和排出曾经被现已灭绝了的巨型哺乳动物食用的大种子

2012-11-18

Protoplasma:文彬等揭示超低温保存对顽拗性种子的生理学影响

目前来说,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顽拗性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试验都已失败告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顽拗性种子通过超低温技术成功的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从液氮中取出种子后会造成顽拗性种子活力的丧失,这称为超低温伤害。尽管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低温伤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相关机理还未有完整的阐述。

2012-08-07

Oikos:啮齿类动物埋藏种子是多步骤决策过程

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对很多植物来说,通过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是植物实现种子散布的主要形式;而对啮齿类动物本身而言,也直接关乎它在未来抵御食物短缺的能力。已有的研究通常把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作为一单一的过程,而啮齿类动物是如何决策实现这一复杂的过程并不知晓。

20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