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LoS One:种子老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对豌豆种子老化过程中种子活力与基因表达以及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测分析。

2013-11-11

Crit Rev Biotechnol:杓兰种子试管萌发研究获新进展

杓兰种子试管萌发研究获新进展

2013-11-09

The Plant:李云海等植物种子大小调控机理研究获进展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The Plant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Maternal control of seed size by EOD3/CYP78A6 in Arabidopsis thaliana,”,文章中,作者在植物种子大小调控的机理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

2012-02-10

PNAS:揭示啮齿类盗贼移动大种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科研人员发现,长毛的猛犸可能灭绝了,但是曾经养活了这些大型动物的植物存在了下来,而这归功于由啮齿类动物的偷盗而导致的种子的传播。种子的传播帮助植物适应环境变化,但是现代动物无法咽下和排出曾经被现已灭绝了的巨型哺乳动物食用的大种子

2012-11-18

Protoplasma:文彬等揭示超低温保存对顽拗性种子的生理学影响

目前来说,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顽拗性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试验都已失败告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顽拗性种子通过超低温技术成功的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从液氮中取出种子后会造成顽拗性种子活力的丧失,这称为超低温伤害。尽管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低温伤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相关机理还未有完整的阐述。

2012-08-07

Oikos:啮齿类动物埋藏种子是多步骤决策过程

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是自然界中的一个重要的生态过程。对很多植物来说,通过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是植物实现种子散布的主要形式;而对啮齿类动物本身而言,也直接关乎它在未来抵御食物短缺的能力。已有的研究通常把啮齿类动物的搬运与埋藏植物种子作为一单一的过程,而啮齿类动物是如何决策实现这一复杂的过程并不知晓。

2013-01-04

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开幕 将建首家种业交易中心

昨天,为期3天的2014世界种子大会在北京市丰台区开幕,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记者从会上获悉,北京将建设全国首家种业交易中心,为种业发展提供种子交易、鉴定评估、咨询等全产业链的专业服务。

2014-05-27

种子被消化更易存活发芽

图片来源:Joshua Tewksbury/WWF 被消化并不总是一件坏事。根据一项最新的研究:一种产于南美洲的野生辣椒chacoense的种子,在经过了小嘴拟霸鹟——一种常见的霸鹟科鸟类——肠道后,其发芽的可能性大概提高了4倍。 长期以来,生态学家一直认为:鸟类通常负责帮助植物从母本传播种子到各个地方,以减少幼苗死于与成株植物患有相同疾病或激烈竞争的可能性。

201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