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首次获得机械激活的离子通道Piezo1的三维结构
2017年12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的研究人员解决了Piezo1的结构之谜。Piezo1是将触摸或血液流动等物理刺激转化为化学信号的一个蛋白家族的成员。这一发现为靶向治疗Piezo1发生突变的疾病(如遗传性口腔细胞增多症和先天性淋巴水肿)指明道路。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2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tru
Nature:揭示出人上皮细胞钙离子通道TRPV6的三维结构
2017年12月2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首次获得一种能够让上皮细胞吸收钙离子的膜孔的详细结构图片。这一发现可能加快开发校正与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前列腺癌和结肠癌存在关联的钙离子摄取异常的药物。相关研究结果于2017年12月20日在线发表在Natur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Opening of the human epithelial c
碳离子束辐射对拟南芥基因组诱变效应研究获进展
重离子辐射诱变育种是植物品种改良的重要手段,辐射诱变效应及分子机制的研究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重要共性课题。目前,对重离子辐射诱变效应的研究集中在表型、染色体畸变、遗传物质多态性及特定基因序列分析等方面,而分子水平的突变特征研究仍相对薄弱,欠缺全基因组水平大视角、多方位及大样本量数据支持。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浅层治疗及生物辐照终端提供的碳离子
等离子体杀灭鼻咽癌细胞机制研究获进展
等离子体是物质的第四种状态,主要由离子、电子及中性粒子组成。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围绕它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当被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或其他原因,外层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就像下课后的学生跑到操场上随意玩耍一样。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因此人
2017微流控芯片前沿研讨会在沪隆重召开
2017年11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2017年11月17日,由生物谷组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支持的“2017微流控芯片前沿研讨会”在上海远洋宾馆隆重开幕,现场座无虚席。来自科研及医疗领域的科学家及医生学者们共聚一堂,探讨微流控芯片相关事宜。本次会议为期两天,今天出席演讲的嘉宾有来自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的林炳承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朱永刚教授、清华大学林金明教授、浙江大学牟颖教授
Gut:长期服用抑制胃酸反流的药物会导致胃癌的发生
2017年11月1日/生物谷BIOON/---根据最近发表在《Gut》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即一类常用的治疗胃酸反流的药物,会导致胃癌发生风险的提高。这一患病风险的上升幅度与服用药物杀灭幽门螺杆菌的剂量以及时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此前研究认为这一细菌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因素。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增殖会显著地降低人们患胃癌的风险,但仍会出现已经治愈的患者复发的现象。此前研究已经发现使用质
瞄准微流控芯片的下一个爆发点 即POCT、液滴和仿生实验室技术,为体外诊断和药物研发开辟道路。
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的系统科学和技术,其中少量流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可以被系统地控制和操纵,从而按照预先的设置进行流动。微流体技术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使其得以在包括食品,医疗,科技,和环境等的多个领域大展身手。其中备受瞩目的及时现场护理(POCT),液滴微流体,以及仿生实验室技术就能很好地代表微流体近年来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这些技术的名字或许听着十分高冷,
Immunity:钙离子或能促进T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增殖并抵御机体感染
2017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Immunit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NYU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类细胞和小鼠进行研究发现,一种钙离子信号或许能够控制免疫细胞是否会利用营养物质来促进自身增殖来抵御外来病毒的入侵。图片来源:NIAID文章中,研究者重点对T细胞所介导的机体应对病毒感染的精确免疫反击进行了研
—饮食中的钾离子调控动脉钙化程度
2017年10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富含钾离子的食物,例如香蕉与牛油果等,能够帮助机体抵抗心血管钙化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血管硬化。最近,来自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的研究者们首次发现,降低饮食中的钾离子会导致小鼠动脉硬度的上升。人类患者中动脉硬度的变化则预示着心脏病的发生。研究者们同时发现提高饮食中的钾离子水平会起到降低血管钙化程度与软化血管的作用。此外,作者还揭示了钾离子水平的高低
微流控芯片,化学和生物医学检测的“下一场革命”
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微流体在近几年也迅猛的发展。微流体是具有微尺度(几十到几百微米)集成通道系统的科学和技术。在其中,微量的液体(通常为10-9至10-18升)在系统的控制下进行特定模式的流动。听着如此黑科技的微流体的发展其实可以追溯到数十年前,生物化学分析的微量化和平面化要求是微流体发展很好的推动力。自那时起,“芯片实验室”和微尺度全面分析系统(μTAS)的概念就被逐步建立了起来。在微流体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