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ure封面:社会奖赏编码的神经机制

本期封面所示为进行社会性游戏的巢鼠(禾鼠)。人们此前一直不知道社会奖赏编码背后的神经机制,尽管需要增强适应性社会互动来在整个演化过程中始终保持这样的行为。Robert Malenka及同事在本文中报告说,在小鼠伏隔核中,肽激素“后叶催产素”对于向“中等多棘神经元”上的激发性传输的社会性增强和一种形式的突触前长期抑制来说都是所必需的。

2013-09-16

Learn & Mem:利用光遗传学技术来研究机体大脑的神经元及行为复杂性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Learning & Memor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冲绳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在大鼠体内鉴别出了其负责行为决策的神经元,利用一种特殊的控制神经细胞活性的光学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鼠大脑的部分区域进行失活作用,揭示了其可以促进大鼠的行为变得更加复杂。

2014-06-03

社会性蜘蛛行为可能影响劳动分工

一项研究发现,在一个社会群落中的有不同行为倾向的蜘蛛表现出了对各种任务的不同的偏好和熟练程度。在社会生物群体内部的基于形态或生理特征的劳动分工已经得到了充分记录,但是行为倾向的差异是否影响个体执行的群体任务,这仍不清楚。

2014-06-17

中信国健王俊林:日常点滴汇聚企业社会责任

5月16日,上海中信国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首次面向公众发布《2012年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作为民族药企,中信国健以开放、透明、积极的姿态向社会公开承担社会责任。中信国健总经理王俊林先生在报告致辞:“历经十余年的发展,中信国健已成功建立了国内领先的抗体药物开发和产业化生产平台,这种领先不仅体现在强大的科研能力和销售业绩上,更体现在对中国市场的前瞻性思考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持续关注上。

2014-04-10

过程控制为上,社会责任心次之。

近期王志国论文撤稿事件有了新进展,王志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论文事件是有人在专门整我们”。王志国总结经验教训主要是实验室管理不到位,另外人心不古,过份轻信实验室工作人员。究竟谁在造假,目前看来暂无定论。这件事显然再次为学术界敲了一次警钟!几乎所有实验室负责人都会反复思考,如何让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做假?如何保持最原始的实验数据和图表并保证其真实性。

2011-09-20

职场中几个最忌讳的行为模式

华德普与巴特勒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下面12种行为模式的影子,在迈向成功之路时,不论主管或基层员工,都有必要时时检视自己。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

2015-02-15

职场上10行为揭示你的幼稚心理

标志一、只会踏踏实实地做具体的工作 踏踏实实地做具体工作,这没有错。但只会这样那错就大了,因为这永远只是新手的方式,仅靠这个,永远也成不了高手。甘心一辈子本本分分只当个菜鸟,到头来,肯定连菜鸟也做不成,现在的职场,逆水行舟,原地不动,早晚被浪打翻。 标志二、不会踏踏实实地工作 年轻人喜欢幻想,本身也没错。但若是一天到晚光幻想,那就麻烦了。

2015-02-15

职场上10行为揭示幼稚心理

标志一、只会踏踏实实地做具体的工作 踏踏实实地做具体工作,这没有错。但只会这样那错就大了,因为这永远只是新手的方式,仅靠这个,永远也成不了高手。甘心一辈子本本分分只当个菜鸟,到头来,肯定连菜鸟也做不成,现在的职场,逆水行舟,原地不动,早晚被浪打翻。 标志二、不会踏踏实实地工作 年轻人喜欢幻想,本身也没错。但若是一天到晚光幻想,那就麻烦了。

2015-02-15

职场中几个最忌讳的行为模式

华德普与巴特勒认为: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具备下面12种行为模式的影子,在迈向成功之路时,不论主管或基层员工,都有必要时时检视自己。 1、总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种人虽然聪明、有历练,但是一旦被提拔,反而毫无自信,觉得自己不胜任。此外,他没有往上爬的野心,总觉得自己的职位已经太高,或许低一两级可能还比较适合。 这种自我破坏与自我限制的行为,有时候是无意识的。

2015-02-15

细数四大行为最伤害职场人际关系

人在职场,谁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除了努力拼搏提高业务水平,如何与人相处也是关键的一环。 有个顺口溜叫“四大不懂事”,恰到好处地说明了该如何把握分寸,避免给人际关系带来“硬伤”。 “别人发言你唠嗑”。会议或讨论中,发言者往往代表着一个团体的观点。此时,如果东张西望、随意说话,不仅让人觉得没有纪律性,还会给人一种无视权威、以个人利益优先的感觉。因此,别人发言一定要认真倾听,适当投去赞许的目光。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