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双磷酸盐类防治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弊端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导致骨骼变薄,骨密度降低和骨骼愈来愈脆弱的疾病。这使人骨骼骨折的风险更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疾病的风险也会增加。事实上,50岁以上的妇女容易因骨质疏松而遭受骨折。到2020年,估计有6100万美国成年人的骨矿物质密度较低。称为“双膦酸盐”的药物有时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这些药物增加骨矿物质密度,这加强了骨骼,并被认为使它们不太可能破裂。研究表明,当骨质疏松的妇女服用这些药物1至4年时,
PNAS:抗真菌感染新策略:首次发现雷帕霉素靶蛋白TOR感知磷酸
编者按:雷帕霉素靶蛋白TOR(Target of Rapamycin),是一种从酵母到哺乳动物高度保守的蛋白激酶。TOR是细胞感应外界营养水平进而调节生长和衰老的中心调控子。TOR被发现可以调控核糖体发生、翻译起始、代谢、应激反应、自噬等等信号通路。从酵母中的TOR到哺乳动物中的mTOR,之前的研究大都集中于氨基酸和葡萄糖对TOR活性的调控作用。5月31日,来自哈佛医学院 Julia R. K h
遗传发育所在细菌中实现植物泛素化途径的重建
图:植物泛素化在细菌中的重建,以 ABI3 及其对应的 E3 泛素连接酶 AIP2 为例。a. 将编码 ABI3(底物),E1,AIP2(E3),E2 和 Ub(泛素单体)的基因构建到三个带有不同选择性标记的且相容的原核表达载体中;b. 利用不同的相应标签抗体对这五个蛋白在泛素化中的状态进行检测。泛素化是一种重要的真核生物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它决定了被修饰蛋白的命运。泛素化的过程分为三步系列的酶
科学家揭示内质网钙离子通道三磷酸肌醇受体在胚胎干细胞
4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分子细胞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杨黄恬研究组题为IP3R-mediated Ca2+ signals govern hematopoietic and cardiac divergence of Flk1+ cells via the calcine
高通量蛋白质组和磷酸化组分析揭示化疗药物耐药性和糖酵解过程的联系
景杰编者按:靶向药物具有特异性好、毒副作用少的特点,在对癌症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肿瘤对靶向药物耐药性的产生却是临床实践中遇到的一大难题。在此背景下,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耐药性产生的机理是当前癌症研究的热点之一。
《细胞》报道没有磷酸盐也能有生命
生命起源的一个大秘密是,在没有磷酸盐的早期地球上,磷酸盐如何成为遗传和细胞新陈代谢机制的基本建构模块。近日,刊登于《细胞》期刊的研究显示,科学家使用系统生物学方法解开了这个古老谜题,数据证据显示
上海生科院发现胞外信号通过ERK激酶磷酸化Lin28调控P19细胞增殖及分化
2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大明研究组题为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ERKs) Phosphorylate Lin28a
研究发现胞外信号通过ERK激酶磷酸化Lin28调控P19细胞增殖及分化
2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高大明研究组题为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ERKs) Phosphorylate L
Cell Rep:靶向癌细胞内一种磷酸酶或可治疗癌症
科学家们最近发现了影响肿瘤生长的一个新机制。肿瘤内部缺氧环境不仅能够刺激增殖还会影响PHD2这种蛋白使其无法发挥“癌细胞杀手”的功能。研究人员发现想要重新恢复PHD2的功能可以通过阻断PP2A/B55这种酶的作用,进而延缓肿瘤生长。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Reports上。
景杰快讯丨Nature Communication:正交泛素转移技术结合质谱分析寻找E1底物
蛋白质的泛素化由泛素激活酶E1、泛素结合酶E2和泛素连接酶E3共同参与完成。目前已知的E1有两种:Uba1和Uba6。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正交泛素转移技术(orthogonal ubiquitin transfer technology,OUT)结合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到了Uba1和Uba6的底物。该成果近日发表在的Nature communication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