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fe:细胞调控分泌蛋白磷酸化新机制
近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在国际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他们关于细胞通过分泌途径调控胞外蛋白磷酸化相关分子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
Cell:揭示丙酮酸激酶PKM2磷酸化组蛋白H3并诱发癌症的分子机制
2012年8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一项刊登在8月16日的国际杂志Cell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田纳西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一种供给癌细胞营养的代谢类蛋白质也可以通过松弛DNA盘绕形成染色体的包装来激活肿瘤促使基因的表达。通过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小鼠模型中进行研究,研究者揭示了丙酮酸盐激酶M2(PKM2)可以通过影响组蛋白来促进肿瘤细胞生长。
PLoS ONE:蛋白质组学研究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岛津全球应用技术开发中心赵宁伟研究团队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上取得了新进展。他们描述了一种新的融合免疫沉淀,蛋白电泳,纳升液相和液质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用于分析小鼠烧伤模型血清中β-Catenin protein complex的研究策略。结果发现了有显著差异表达的3种伴侣蛋白。
Cell:iPS形成具体步骤与蛋白质组变化
著名的四大转录因子:Oct4、Sox2、Klf4和c-Myc对iPSC的形成至关重要,但转录因子激发iPSC形成的步骤及机制一直尚不明确。近期Cell和Cell Report陆续发表了三项新研究成果,分别解析了iPS细胞如何一步步形成的步骤,以及在重编程的第一天和最后三天里的一个两步复位方法,这揭开了iPSCs形成的谜底,也指出了相应提高重编程效率的一些新基因。
JBC:MTMR4通过去磷酸化Smad蛋白抑制BMP/Dpp信号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武汉病毒研究所、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在新研究中证实,肌微管素相关蛋白4(MTMR4)通过去磷酸化Smad蛋白抑制了BMP/Dpp信号,相关论文发表在1月4日的《生物化学期刊》(JBC)上。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唐宏研究员和潘磊博士为这篇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唐宏研究员主要从事冠状病毒、肝炎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的分子机制,以及T细胞对炎性反应的调控机制研究。
NRG:蛋白质组学最新技术的修订
生物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利用到各种高科技技术,也就是称为“omics(组学)”的技术工具,这些方法能进行细胞中成千上万个分子的整体分析,并且追踪它们在疾病中作用。 在后基因组时代,研究人员发现细胞整体蛋白,也就是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提到到一个新的层面,由于蛋白是基因的分子执行者,因此如果我们希望能更全面了解细胞的工作机制,就需要找到这个最找到的拼图。
Nature:一蛋白质可抑制基因组损伤
日本科学家发表于最新一期《自然》杂志网络版的论文说,他们经动物实验发现,人类以及许多动物体内都有的Zuc蛋白质在抑制转位子造成的基因组损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研究成果将有助于解开不孕症发病的机制。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和东京大学15日联合发表新闻公报介绍了上述成果。公报说,动物基因组中都存在转位子,这是一种有特定功能的基因片段,它可以自我复制并在基因序列中四处移动。
MCP:鉴定出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和人胚胎干细胞的分泌蛋白质组
2012年9月26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技术来鉴定细胞分泌的蛋白。这种新方法应当有助于研究人员在细胞生物学上收集精确的数据。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出的这种新方法是基于一个事实:每个细胞利用它的分泌途径来包裹它的蛋白。每个细胞合成蛋白,然后通过这种途径运输它:将它包裹在袋状的膜中,最终将它运输到胞外。
Cell Host & Micro:维持特定蛋白质的非磷酸化状态或可消除机体中HIV-1
2013年4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叶史瓦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了阻断HIV-1在不同类型白细胞中复制的蛋白质是如何被调节的,这项研究发现或许可以帮助研究者剿灭进行抗逆转录病毒疗法的病人机体中的HIV-1病毒库。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著名杂志Cell Host & Microbe上。
安捷伦科技与MRM Proteomics就深入推进定量蛋白质组学解决方案签署合作
2012 年 9 月 13 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和英属哥伦比亚温哥华--安捷伦科技公司宣布与 MRM Proteomics 公司达成合作营销协议。MRM Proteomics 公司是面向制药、生物技术和诊断行业提供先进的蛋白质定量分析、生物标记物和蛋白质组学服务的领先供应商。该项协议将使得双方能够为蛋白质组学领域提供更加完善的解决方案,包括试剂盒、硬件和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