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at Commun:首次开发出用于研究细菌生物被的集成电路技术

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者描述了一种新型的集成电路技术,该技术基于电脑和通信设备,其可以用于研究细菌间的信号通路网络;而且研究者开发了一种基于互补金氧半导体(CMOS)的芯片,其可以对细菌间的信号分子进行空间实时的电化学成像。

2014-02-13

Curr Biol:王晓晨等凋亡信号磷脂酰丝氨酸研究获进展

2012年6月21日,我所王晓晨实验室在《Current Biology》杂志在线发表题为“C. elegans Secreted Lipid-Binding Protein NRF-5 Mediates PS Appearance on Phagocytes for Cell Corpse Engulfment”的文章。

2012-11-18

Science:科学家利用超高分辨率技术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跨过程

2013年6月2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瑞典和美国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成功捕获了酵母水通道蛋白运输水分子过膜的过程(抑制质子通过细胞膜),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上,研究者在文章中描述了其如何使用超高分辨率显微镜来揭示酵母水通道蛋白的整个运输过程。

2013-06-25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研究获进展

微生物生物被膜的形成在病原微生物持续性感染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微生物在自然界的普遍存在方式之一。微生物生物被膜依赖于胞外多聚物质(EPS)维持其群体结构。多糖是生物被膜胞外多聚物质的重要组分之一,研究生物被膜胞外多糖有助于理解生物被膜的形成机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发治疗手段,解决生物被膜相关的问题。

2012-11-18

Mol Cell Proteomics:四虫蛋白质磷酸化修饰特征研究获进展

在真核和原核细胞中,为了迅速感知并应对细胞内外环境变化,细胞通常借助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来进行信号传导和对蛋白质功能、亚细胞定位等的调节。

2013-11-15

PNAS:磷脂与膜蛋白相互作用研究取得新进展

膜与膜蛋白的相互作用是当前生物学研究热点之一。

2013-11-27

FEMS Micro Lett:徐旭东新研究质疑光合形成机理

众所周知,光合作用是生物圈的能量基础,而光合作用发生于称为类囊体膜的光合膜上,因而光合膜形成机理成为生物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欧洲学者曾于2001年在PNAS同一期发表两篇论文(98: 4238-4242; 98: 4243-4248),分别在蓝藻(集胞藻)和高等植物(拟南芥)报道了一种蛋白VIPP1对于类囊体膜形成的关键作用,认为该种蛋白能够促使蓝藻细胞膜或植物叶绿体内层被膜形成膜泡...

2012-02-21

Nat Com:QS-生物被信号通路或应用于生物工程领域

1月3日,国际著名杂志《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刊登了美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Synthetic quorum-sensing circuit to control consortial biofilm formation and dispersal in a microfluidic device。

2012-11-18

Res:中科院抗污染材料制备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膜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抗生物污染膜材料制备方面取得一定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水环境领域权威期刊Water Research 上。 膜分离技术应用广泛,然而由于膜污染引起的膜通量和分离性能的下降是膜技术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通常,膜污染可分为有机污染、无机污染和生物污染等。其中,由于生物膜形成而造成的生物污染被认为是实际应用中危害最大的一类膜污染。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