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学家研发新型磁贴能有效杀死癌细胞
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日前说,他们开发出了一种利用热量和化疗药物同时攻击癌细胞的磁贴。在实验中,这种磁贴成功地诱导上皮性恶性肿瘤细胞高效凋亡。 鳞状细胞癌属于上皮性恶性肿瘤的一种,可发生于较多的组织和器官,90%以上的食道癌、80%以上的宫颈癌和30%以上的肺癌属于鳞状细胞癌。 目前治疗这种癌症主要依靠手术、放疗和化疗。
不用开刀就能“精确定位”脑胶质瘤
近日,一项可能取代有创诊断脑胶质瘤的新诊式——生理和代谢成像技术,经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影像中心主任张伟国和他的科研团队历经9年攻关,取得重大进展。他们研究建立了功能及生理代谢成像脑胶质瘤术前分级和鉴别诊断体系,为临床正确评估脑胶质瘤级别、治疗方式的选择、预后评估等“准确打击”脑胶质瘤进行“精确定位”;研制的胶质瘤分子靶向造影剂已完成动物实验,有望应用于临床。
Biological Psychiatry:定位了抑郁症的一个新基因
2012年1月4日,据《每日科学》报道,精神疾病,可以从许多层面进行描述,其中最传统的层面是沮丧经历的主观描述和使用评定量表量化抑郁症状。在过去二十年中,研究开发了其他一些策略,用于描述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包括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大脑体积以及白细胞中的基因表达模式等。
PNAS:科学家给人脑语言中枢重新定位
1月30日,美国研究人员宣布,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并不位于大脑皮层后部,科学界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长期以来是“错误”的。 论文作者、美国乔治敦大学医学中心教授约瑟夫·劳施埃克当天在一份新闻公报中说,100多年的旧理论被推翻,“教科书将需要改写”。 19世纪末,研究脑损伤和中风的德国医生韦尼克提出,人脑语言处理中枢在大脑皮层后部,位于感知声音的听觉皮层之后。
JPDAP:揭示磁热疗治疗癌症的分子机制
2013年7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约克大学的研究者通过进行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种实验性的癌症疗法的热效应是如何进行“工作”发挥作用的。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Physics D:Applied Physics上。
:新的比较基因组方法定位改良相关基因
经历过长期人工选育的具有独特性状的作物优良品种很可能固定了一些在祖先基因库中以低频状态存在的优质等位基因(eliteallele)。这些优质等位基因贡献了该优良品种的优良农艺性状。在传统的遗传学研究中,科学家使用数量性状位点连锁作图(Quantitative trait loci linkage mapping)或关联作图(association mapping)的方法定位农艺性状相关基因。
Nature:研究揭示磁小体蛋白MamP的结构
趋磁性细菌利用一种被称为“磁小体”的专门化细胞器(磁铁矿(Fe(II)Fe(III)2O4)或硫复铁矿(Fe(II)Fe(III)2S4)的一种生物矿化晶体)来探测地球磁场,并与其方向保持一致。 这篇论文介绍了与“磁小体”相结合的蛋白MamP的X-射线晶体结构,它显示了由融合到两个“磁小体”域上的一个“自插入”(self-plugged)PDZ域构成的一个独特排列。
栾兆坤等超导磁分离设备与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栾兆坤研究组牵头组织,江苏旌凯中科超导高技术有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舰船研究院、东华理工大学和武汉纺织大学等单位参加的低温超导磁分离设备研发团队,经过历时数年的研发,目前已成功建立我国第一台工业超导磁分离系统,并证实了该系统在废弃物二次资源利用、污水废水快速集约化处理、矿产资源高效除铁除杂等领域具技术可行性。
Geomicrobiology:潘永信等发现环境因子影响趋磁细菌AMB-1磁铁矿合成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Geomicrobiology Journal在线刊登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Environmental Factors Affect Magnetite Magnetosome Synthesis in Magnetospirillum magneticum AMB-1: Implications for Biologically Controlled
Nat Medicine:新型医疗成像技术帮助医生快速定位肿瘤病灶
2012年8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USC)和华盛顿大学的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医疗成像技术,这种新型技术可以更清楚地给医生呈现出机体获得内脏图像信息。 这种成像技术结合两种现有的成像形式-光声成像和超声成像,将这两种技术结成成为新型技术后,研究者就可以获得高对比度和高分辨率的图像,这将帮助医生更快速地辨别和定位肿瘤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