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燃烧汞排放的遥感估算研究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遥感卫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石玉胜研究组关于全球热带地区生物质燃烧汞排放遥感估算研究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High-resolution inventory of mercury emissions from biomass burning in tropical continents during 2001-2017(《2001-2017年全球热带地区高分辨率生物质燃
百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市场将迎国产1类新药
近日,四环医药发布公告称,该集团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百纳培南已正式进入中国Ⅱ期临床试验。据悉,百纳培南是国内第一个自主创新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已获得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百纳培南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和安全性,半衰期长,支持每日一次给药,明显优于同类已上市药物。米内网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碳青霉烯类的市场规模已经上涨至97亿元,TOP4企业包括了默沙东、日本住友制药、深圳海滨制
生物质和煤燃烧排放的水溶性“类腐殖质”研究获进展
“类腐殖质”(Humic Like Substances, HULIS)是一类成分复杂的有机混合物,是气溶胶中水溶性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大气环境中。由于具有较强的吸光性和吸湿性,HULIS参与多种大气过程,如云凝结核的形成、太阳光吸收和散射等,对区域气候和人体健康等有着重要影响,已成为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气溶胶中的HULIS来源广泛,其中生物质燃烧排放被认为是大气中HU
研究人员发表碳基复合纳米凝胶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合肥研究院强磁场中心教授陈乾旺,纽约城市大学史丹顿学院教授Shuiqin Zhou合作的论文Carbon-based hybrid nanogels: a synergistic nanoplatform for combined biosensing, bioimaging, and re
Science:利用细菌制造出具有超级能量的碳环化合物
2018年4月10日/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细菌菌株,它能够制造小型的但能量密集的碳环,这些碳环是制造其他化学物和材料的有用的起始原料。这些特别难以制备的碳环如今能够像酿制啤酒一样加以“酿造”。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3月6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Enzymatic construction of hi
碳离子辐射诱导增殖性细胞死亡研究取得进展
增殖性细胞死亡(细胞克隆死亡)是辐射放疗诱导肿瘤干细胞死亡的一种重要方式。当前重离子辐射已成为一种先进有效的癌症治疗方法,与传统的γ和X射线不同,重离子入射径迹上的能量沉积和径迹结构是不均一的,这导致重离子辐射有独特的生物学效应-射程分布。已有研究中,重离子诱导增殖性细胞死亡-射程分布实验均在细胞实验体系上进行,未发现活体水平实验证据。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与农业工
抗生素注射剂增长滑坡 碳青霉烯类同比下跌9%
自2011年国家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限抗令”《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后,限抗令进一步细化、加大了落实力度。城市社区医疗取消注射诊室,各地的限制输液政策陆续出台,在等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均陆续落地。卫计委发布2017年3月抗管通知,强化了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以及替加环素等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强调门诊不得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经过近1年的整治活动后,国内重点城市公立医院已初见成效。笔者根据米内网公
线虫-微生物互作关系下有机碳库转化机制研究获进展
资源竞争和生物捕食是生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演变的关键驱动力。土壤微生物之间的资源竞争和生态位分化已有大量研究揭示,但对生物捕食影响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演变的作用机制仍缺乏研究,尤其缺乏在野外开放环境下的相关长期试验研究。线虫是土壤中最丰富的无脊椎动物类群之一,线虫捕食作用影响了微生物的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活性。在农田土壤中,不同的培肥措施会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也必
食药监总局发布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通告
为加强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提高注册审查质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见附件),现予发布。特此通告。附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附件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评价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本指导原则旨在为申请人准备质子/碳离子治疗系统临床评价提供具体建议,并规范治疗系统临床评价资料的技术审评要求。本指导原则是
研究揭示调控蓝藻碳氮代谢平衡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和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周丛照、陈宇星课题组,与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教授张承才课题组合作,阐明了蓝藻全局性转录因子NdhR通过结合不同的代谢小分子,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协同调控碳氮代谢的分子机制。该研究成果以Coordinating carbon and nitrogen metabolic signaling through the cyano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