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C:鉴别出一种新型的细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水解酶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近日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GES-18, a new carbapenem-hydrolyzing GES-type β-lactamase from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at contains Ile80 and Ser170
Carbon:邵华武等发现荧光碳纳米颗粒合成新方法
荧光纳米颗粒因其优良的特性及其在生物、化学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如荧光金/银纳米颗粒应用于重金属离子的检测。但昂贵的成本限制了这些金属纳米颗粒的应用。目前,荧光碳纳米颗粒由于其廉价的原料、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很好的光稳定性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然而,现有报道关于荧光碳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应用仍存在制备方法繁琐、量子产率不够高和光稳定性差等不足。
Adv Mater:基于荧光碳点的诊断治疗纳米药物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孙再成研究小组和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谢志刚和景遐斌课题组合作开发了基于荧光碳点的诊断治疗纳米药物,为实现个性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Bioscience:碳农业方案应该考虑多种协同收益
碳市场和相关国际方案允许向土地所有者付款用于植树,有时候这被称为碳农业,它们的目的是支持从大气中截存碳。但是,发表在10月号的《生物科学》(BioScience)的一篇论文说,如果在土地使用的决策中不考虑到让农业土地恢复植被的其他协同收益和负收益,它们将会产生有害效应,诸如让生态系统退化和导致食品供应问题。
Nature: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驱动碳吸收
陆地和海洋吸收每年由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的约一半,彻底了解这一过程对于预测未来温室气体浓度、从而预测气候变化来说很重要。这项研究调查了自从大气CO2测量工作在1958年开始以来对陆地碳的最大吸收。
Global Change Biol:森林土壤的“激发效应”与有机碳平衡
由于全球变暖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植物可能提高向地下土壤的碳输入,而这种输入的增加可能影响土壤中原来固持的有机碳释放,形成“激发效应”,但具体的变化规律并不十分清楚。
Change:全球碳排放量创纪录地达100亿吨
近日,包括东英吉利大学(UEA)Tyndall气候变化研究中心在英国总部的研究人员在内的国际性研究团队在一份最新数据中披露,因燃烧化石性燃料而导致的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在过去的20年中增加了49%。上海复旦大学最近成立了一个与在英国的伙伴密切协作的Tyndall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