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 观察单链DNA与其结合蛋白的相互作用

在复制或修复过程中双链DNA必须解链成单链才能让功能分子结合并发挥他们不同的运作。细胞内蛋白特异地与单链DNA结合以阻止DNA的提前重组。不幸的是,这些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详细研究因需要昂贵的仪器与耗时的标记技术而受阻。在星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的Yen Nee Tan与他的同事现在开发了一种方便的方法来特征化单链DNA与其结合蛋白相互作用。

2012-11-19

Galena叶酸结合蛋白疫苗开始卵巢癌1/2临床研究

Galena生物医药公司开始对叶酸结合蛋白(FBP)疫苗用于卵巢和子宫内膜癌的1/2临床研究。 FBP疫苗包含E39缩氨酸和免疫佐剂(粒性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研究将评估FBP疫苗在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安全性和药效。 试验将筛选出,对于卵巢癌和恶性子宫内膜癌的产生免疫的最优剂量。 Galena公司的主席兼CEO Mark J Ahn说:“我们将寻找FBP疫苗显示安全性和药效的最佳剂量。

2013-03-20

Nature: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

12月16日,《自然》杂志在线发表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嘉伟研究员课题组的题为“星形胶质细胞表达的多巴胺 D2受体通过调控aB-晶状体蛋白抑制神经炎症反应”的论文,展示了他们在神经炎症研究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

2012-12-21

JASN:2型糖尿病患者尿蛋白排泄与心脏问题风险

2012年8月31日 讯 /生物谷BIOON/ --2型糖尿病患者,任何程度可测的尿蛋白排泄,即使是在被认为是正常范围内也会增加患者出现心脏问题的风险,据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JASN)杂志上的最新研究证实,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确定哪些人应被视为需服用心脏保护药物的患者。

2012-11-18

Cell Stem Cell:蛋白Staufen2不对称分布调节神经干细胞维持机制

2012年9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神经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并且能够自我更新从而足以提供大量组成脑组织的细胞。

2012-11-18

Biomaterials:靶向Ngn2蛋白治疗脑缺血损伤

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课题组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课题组的研究人员研制了一种有效穿过血脑屏障靶向缺血区的蛋白质药物,这对于脑缺血损伤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Biomaterials》杂志上。主持这一研究的是第四军医大学徐礼鲜教授和西安医学院苟兴春博士。苟兴春博士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并在徐礼鲜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在脑血管保护和神经再生研究方面获得多项成果。

2013-09-04

Cell Host & Microbe: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发现新抗性蛋白SUMM2

2012年3月15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张跃林实验室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发表题为“Disruption of PAMP-Induced MAP Kinase Cascade by a Pseudomonas syringae Effector Activates Plant Immunity Mediated by the NB-LRR Protein SUMM2

2012-03-16

JBC:杨茂君等揭示线虫性别决定关键蛋白FEM-2的结构

2013年7月26日,《生物化学杂志》(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茂君研究组题为《秀丽线虫性别决定蛋白FEM-2的结构研究》(Structural insight into Caenorhabditis elegans sex-determining protein FEM-2)的研究论文...

2013-07-30

Plant Cell:薛红卫等拟南芥微管结合蛋白CSI1维持微管稳定性研究获进展

近日,植物科学研究权威期刊Plant Cell在线刊登了上海生科院植生生态所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拟南芥ARCP蛋白-CSI1通过结合微管,维持微管稳定性并调控根和花药的发育,(The Arabidopsis ARCP Protein,CSI1,Which Is Required for Microtubule Stability...

2012-03-20

PLoS ONE:王琛柱等棉铃虫烟青虫气味结合蛋白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王琛柱研究组发现了一种有趣的气味结合蛋白——OBP10。一般认为,这类蛋白在嗅觉感器中发挥作用,用来运输气味分子到嗅觉受体上。但是,研究人员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的方法发现,这种蛋白不仅表达于棉铃虫和烟青虫的嗅觉器官(触角)中,而且在雄蛾的精液中也有表达。进一步研究证明,雄蛾可以通过交配将蛋白传递给雌蛾,并最终出现于雌蛾产的受精卵表面。

20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