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他汀类药物可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尽管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脏病风险的患者在历史上颇有争议,但新的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改善心脏结构,从而促进心脏健康。他汀类药物是一种通常用于降低心脏病风险较高者的胆固醇水平的药物。尽管他汀类药物的治疗用途受到争议,但在捷克共和国布拉格举行的EuroCMR提出的一项新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的益处超出了胆固醇降低的作用。新研究的主要作者 - 伦敦皇后玛丽大学威廉·哈维研究所心脏病学家Nay Aun

2017-08-05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类药物及在研反义寡核苷酸类药物一览

  寡核苷酸,是一类20个左右碱基的短链核苷酸的总称(包括脱氧核糖核酸DNA或核糖核酸RNA内的核苷酸)。寡核苷酸可以很容易地和它们的互补链结合,所以常用来作为探针确定DNA或RNA的结构;而其作为药物候选应用的研究则始于大约30年前,包括了反义寡核苷酸(ASOs),核酸适配体(apatmers)及近15年来对各类siRNAs的研究。这期间,医药工业界开展了大量的临床试验。截至

2017-07-25

科学家发现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一类药物

【科学家发现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方法】目前用于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也证明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显着的健康益处。今天在分子代谢中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解释了如何通过在我们的大脑中作用来实现2型糖尿病的治疗益处。阿伯丁罗威特研究所大学的科学家与剑桥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团队合作,发现药物洛卡色林通过改变神经元的活性来改善2型糖尿病,有助于调节血糖水平。洛伐他汀是通过调节饥饿感来帮助患者减肥和起作用的。然而,研究人员发现

2017-07-23

Sci Rep:目前流行的一类药物可逆转心脏病的潜在有害遗传变化

β受体阻滞剂在世界各地通常用于治疗各种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科学家已经知道了几十年,药物通过减缓心率并减少收缩力来减轻心脏负担。然而,纽约大学的新研究已经显示,这些药物也扭转了许多与心脏病相关的潜在有害遗传变化。使用心力衰竭的实验模型和下一代测序来获得心脏细胞中所有RNA的快照,研究人员确定了心力衰竭中发生的全体基因表达变化。然后,他们探讨了当β受体阻滞剂治疗实施时,这种基因表达模式发

2017-07-02

他汀类药物如何服用?不同年龄段或存在不同服药策略

2017年6月23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今,很多研究人员都在争论是否医生应当给健康的老年人开具他汀类药物处方来帮助降低其患首次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随着一项最新研究结果的发布,这场争论再次被推向风口浪尖,有研究人员就质疑这些药物对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效益如何,而且很多人也非常关心这些药物对75岁以上人群的潜在危害。他汀类药物是澳大利亚人群最常用的一种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在2010-20

2017-06-23

专家提醒:使用非处方类药物需谨慎

  布法罗大学研究所发布在《成瘾》上的最新研究指出,兴奋类药物利他林的潜在副作用,利他林,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用于治疗缺陷多动障碍,适用于呼吸衰竭和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但是近年来,用它来提神的学生慢慢增加,这个现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恐慌,利他林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增加大脑中特定的神经的递质浓度控制推理、解决问题和其他行为的能力。研究人员表示:“利他林在治疗缺陷多动障碍症的效果

2017-05-16

注意: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可致肠癌

根据最近在肠道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成年期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增加发展肠癌前体的可能性。这项研究再一次强调肠道细菌的重要作用。新的研究指出,抗生素,微生物和肠癌之间的联系是危险的。在2017年,美国将有95,520例新结肠癌病例和39,910例新直肠癌病例。除了皮肤癌,肠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肠癌的风险因素包括:体力活动不足,水果和蔬菜摄入量偏低,超重或者肥胖,以及饮酒等。本周发表的一项新研究可能会

2017-05-07

克服阿片类药物:科学家寻求减少成瘾的药物

 近年来,阿片类药物的滥用已经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一大隐患,在美国,每天由于过量服用阿片类药物或者海洛因致死的人数达到91名,很多人已经把阿片类药物当做治疗慢性疼痛的选择,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这并

2017-04-18

心脏病发作出院后高强度他汀类药物不能停

根据JAMA心脏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住院治疗心脏病后的患者被给予高强度他汀类药物,在出院后两年,大部分患者没有继续服用高剂量的该药物。高强度的他汀类药物被推荐用于治疗心肌梗塞(MI;心脏病发作)。纽约西

2017-04-21

Cell Research:科学家揭示喜树碱类药物肠道毒性机制和克服毒性治疗方案

 喜树碱类药物是细胞毒类药物的重要代表,也是当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细胞毒类药物,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多年来致力于喜树碱类药物的抗肿瘤新药研发,自主研

2017-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