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信达生物自主研发抗CD47单抗IBI188美国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给药

2019年03月23日讯 /生物谷BIOON/ --信达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生物,Innovent Biologics)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重组全人源抗分化抗原簇47(CD47)单克隆抗体候选药物IBI188在美国的I期临床研究(CIBI188A102)成功完成首例患者给药。该研究是一项在美国开展的评估IBI188治疗晚期恶性肿瘤受试者的I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估IBI188单药及联

2019-03-23

天境生物宣布自主研发抗GM-CSF单抗药物TJM2在美国I期临床完成首例人体给药

2019年03月20日讯 /生物谷BIOON/ --天境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称“天境生物”)近日宣布,该公司自主研发的、针对自身免疫类和炎症性疾病的抗体药物TJM2(TJ003234,临床登记号:NCT03794180)在美国I期临床试验已进行了首例健康受试者给药。TJM2是天境生物创新管线中首个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候选药物,该药是一种靶向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

2019-03-20

俄罗斯研发出新型纳米磁性复合材料

据俄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网站报道,该分院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科学中心物理研究所会同西伯利亚联邦大学及西伯利亚科技大学的联合团队研究了纳米磁性复合材料的迟滞现象,建立了这种材料的微磁理论及模型,在此基础上所研发的材料可用于电工、信息技术等领域以及新型功能元器件的制造。相关成果发布在Journal of Magnetism and Magnetic Materials科学期刊。纳米磁性材料的性能决定了这种材

2019-03-10

药企为何“斥巨资”研发创新药?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药品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创新药等琳琅满目,药品的不断丰富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障。一般来说,进口药价格偏贵,一些病人因为经济问题吃不起药。对此,国内涌现了众多的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这类药物价格便宜,此外,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纳入医保体系,双管齐下破解病人吃不起药的问题。然而,一贯的依赖进口和仿制,就只能跟着别人往

2019-03-06

累计投入1.27亿元 上海医药两项药物临床试验“折戟”

 近日上海医药发布公告称,其与复旦张江合作研发的“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突变体-Fc融合蛋白注射液”及“注射用多替泊芬”处于临床研究阶段,经双方审慎考量,为避免过高的开发投入风险,决定终止两项药物的临床试验。上海医药与复旦张江的合作始于2011年2月。为促进自身研发转型,丰富研发产品线,上海医药决定出资约1.8亿元与复旦张江共同推动4个在研药品项目的研发。经数次续订后,双方合作期限被延长

2019-03-04

Nat Struc Mol Bio:新研究揭示埃博拉病毒广谱疫苗的研发思路

2019年3月5日 讯 /生物谷BIOON/ --根据最近一项研究,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一种来自埃博拉病毒幸存者的抗体,该抗体可以靶向该病毒的所有三种人类毒株,这一发现最终可能有利于通用疫苗的开发。在90%的病例中,埃博拉病毒感染如果得不到治疗就会导致死亡,2014-15在西非造成超过11,000人死亡,这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出血性疾病爆发。这一流行病引起了国际恐慌。(图片来源:www.medicalx

2019-03-05

生物谷免费直播:药品研发生产中,快速、低成本的新技术!

药物研发具有三大特点:耗时长、成功率低、投入高,正是这些特点造就了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制药行业。原研新药涉及候选化合物的发现、临床前药理毒理研究、I/Ⅱ/Ⅲ期临床试验、注册申报和上市等一系列漫长过程,平均耗时长达14年。如此漫长的时间投入和巨量的资金投入是众多国内企业暂时难以企及的,因此国内药物研发的高地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化学仿制药。然而仿制药的研发并非如想象中那么简单,特别是随着国家"

2019-02-28

肠道微生物药物的研发

在人类的肠道里存在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群体,称之为“肠道微生态系统”,其作为宿主最重要的微生态系统组成部分,大约包含有15000~36000个菌种,由专性厌氧菌(>99%)、兼行厌氧菌和好氧菌共同组成,这些细菌共同构成胃肠道的动态微生态平衡。肠道在消化、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的同时又能将细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菌膜屏障限制于肠道内,在此过程中肠道屏障起重要作用。菌群紊乱与机体多种免疫异常及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

2019-02-14

拜耳获得Loxo两款“不限癌种”抗癌新药全球研发权益

 日前,礼来公司完成对Loxo Oncology公司的收购,随着收购的完成,拜耳(Bayer)公司宣布行使选择权,获得全球开发和推广Vitrakvi(larotrectinib)和BAY 2731954(LOXO-195)的权益。这两款化合物都用于治疗携带NTRK基因融合的儿童和成人实体瘤患者。拜耳将负责这两款药物的全球研发和推广,而Loxo Oncology公司将获得销售额分成。Vit

2019-02-19

复美达抹去天使之吻 光敏剂研发概况

 每天在医院门口有这样一群父母,三四点中就去排队,只为孩子一两小时的激光(主要为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以抹去天使之吻-鲜红斑痣(一种先天性毛细血管瘤)。这样的治疗每两个月一次,每一次激光点起,希望就再次燃起,最后寄托于那一坨坨烧灼的黑褐色,可当一层层痂掉落,鲜红色再次出现,失落的心不断的滴血。因为往往接收这样治疗的孩子都很小,婴幼儿不足三岁,有的尚在襁褓中,长期挂号就医拥挤、顾不上喂

201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