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C研发管线大爆发 非癌症适应症将成为下一片“蓝海”?
近两周来,葛兰素史克(GSK)公司开发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ADC)belantamab mafodotin接连获得美国FDA肿瘤学药物咨询委员会(ODAC)的12:0投票支持,和欧盟EMA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的支持,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不出意外,这款创新ADC将于今夏获批,有望成为今年美国FDA批准的第
中国科研人员研发出可注射活体生物材料
半月板是膝关节内保护关节稳定性的重要组织,缺乏自愈能力,损伤后很难自我修复。半月板损伤修复是临床治疗的难题之一,尤其是半月板白区损伤的修复更让临床医生束手无策。目前,多采用人工合成类材料对半月板进行修复,但人工合成类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不足,且对半月板损伤的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开发具备高生物相容性及组织特异生物活性的材料用于临床较为迫切。近日,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
全球抗病毒药物研发重点来了
针对今年肆虐全球的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各国药企,政府与学术机构也正在努力研发新药与疫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发,使得抗病毒药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新药与疫苗的研发情况更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01 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反馈乏力 或将迎来反弹从全球上市药物的方面来说,2010-2019年全球基本保持着每年50-60种新药上市的稳定速度,然而抗感染类药物
药明巨诺收购Syracuse 加码实体瘤T细胞免疫疗法研发
7月20日,药明巨诺宣布完成了对Syracuse Biopharma(香港)有限公司的收购,并获得Eureka Therapeutics(优瑞科生物)专有的针对实体肿瘤的ARTEMIS antibody TCR技术在中国及东南亚国家的授权许可。收购细节并未透露。优瑞科生物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诚博士将加入药明巨诺的董事会,优瑞科首席商务官兼总法律
北航、川大华西联合研发便捷式病原体核酸快速检测仪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确诊人数持续增加,我国疫情已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面对广泛场景,如机场、车站、社区医院、乡村卫生站、居家自测等环境下,快速、精准、便携式和低成本的新冠病毒和其他病原体检测预警平台,具有重要的时效性和重大意义。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团队,设计和研发了一款高灵敏度、快速、高通量病原体即时快速检测平台,由便携式检测仪和恒温扩增检
中国农科院研发出杂交制种新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发出创制核不育系及其保持系的新技术,为第三代杂交制种提供了高效技术方案。这是记者9日从中国农科院了解到的。据这项研究的负责人、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谢传晓介绍,我国玉米年播种面积超过6亿亩,几乎全都是杂交品种,而创制和利用雄性不育系正是杂交制种的关键技术。作物雄性不育是指植物雄蕊发育
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申报指南征求意见
近期,科学技术部发布了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20年度定向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全文如下: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1号)、《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6〕64号)、《科技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优化国
中国农科院研发成功一项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一个科研团队日前在农业污染物快速检测技术上获得新突破。科研人员研发成功一套快速检测系统,5分钟左右即可检出农产品中的多种农药残留。据这项研究的牵头人、中国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静介绍,这一技术集成了免疫检测、图像识别、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试纸条经微信小程序拍照后上传、后台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检测结果即可显示
中国重点研发计划抗疫国际合作拟4方向部署11任务
中国科技部6日通过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年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项目申报指南显示,拟在抗新冠肺炎的药物、疫苗、检测试剂、中医药等4个方向,部署11个研究任务,拟支持项目不超过37项,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药物方向,聚焦抗病毒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和抗体类药物等抗新冠肺炎药物开展联合研发,研究任务包括抗新冠肺炎
罗氏制药助力消化道肿瘤药物创新 面向中国征集合作伙伴 将提供资金、药物及研发支持
(2020年7月6日,上海)今天,罗氏制药中国宣布,为满足中国广大消化道肿瘤患者的未尽之需,推动中国消化道肿瘤药物创新,罗氏将从即日正式启动专门面向中国的“消化道肿瘤免疫联合治疗合作专项计划”(简称“合作专项计划”),该合作专项计划将用于支持中国创新型企业合作研发针对消化道肿瘤的新疗法,并提供包括资金、免费研究药物以及研发策略等在内的多种支持。中国消化道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