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表面细胞膜模型可作为新型药物输送模型
2013年10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出一种在石墨烯表面固定细胞膜用于药物输送研究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将细胞膜表面的细节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供研究人员研究药物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研究人员是通过一种名为脂类沾笔奈米显微系统的方法将磷脂膜固定在石墨烯表面的,其精度可达纳米级。
NAT NANOTECHNOL:石墨烯抗菌分子机制被查明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哈佛大学、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生物芯片取代动物实验
2013年10月22日讯 /生物谷BIOON/ --随着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削减研究经费,一些公司在寻找新的方法来降低研究新药的花费。最近哈佛大学和阿斯利康公司开始了一项利用组织芯片来取代动物实验的研究。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利用组织芯片来模拟器官的生物功能为取代传统的动物实验提供了可能性。阿斯利康公司希望通过对比在生物芯片上的器官组织变化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估。
Lab on a Chip:甘明哲等开发出高通量微生物培养芯片
近日,来自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国际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设计并开发出了高通量微生物培养芯片,该芯片目前设计已申请专利,相关研究结果已在国际杂志Small和Lab on a Chip上发表。 微生物已经在工业、农业、能源、环境、医药等诸多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筛选获得优良的菌种是提升相关产业技术水平的重要途径。通常,微生物的液体培养筛选需要同时在数十上百个培养瓶或试管中进行。
Biomicrofluidics:我国科学家开发微流体芯片技术快速检测血液中的游离癌细胞
2013年8月9日 讯 /生物谷BIOON/ --恶性肿瘤的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从原发区域进入到机体其他组织器官,造成肿瘤扩散。 近期我国科学家开发出一项新的微血流芯片技术能够快速且高效的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并俘获循环系统癌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该技术有望能够进行癌症诊断和辅助治疗。相关报道发表在近期的Biomicrofluidics杂志上。
Anal Chem:李炯等抗甲基化干扰小RNA芯片研究获进展
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李炯课题组继2011年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发表了首次实现常规小分子RNA(无修饰)的高通量非标记芯片方法后,进一步证实该方法也不受小分子RNA的3’末端甲基化影响,可以准确检测上述被修饰的小分子RNA;同时精确定量了商业化芯片中大量使用的Poly(A)聚合酶受3’末端甲基化的影响程度(甲基化小分子RNA的Poly(A)聚合酶反应效率约为常
Anal Chem:李炯等抗甲基化干扰的小分子RNA芯片研究获进展
小分子RNA,包括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miRNA(microRNA)、piRNA(piwi- interacting RNA)等,多次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十大科技突破”和“十大科学进展”,是当前生命科学研究的前沿热点。大量实验证据表明,这些小分子RNA几乎存在于所有的真核生物细胞中,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周期、生物体发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JACS:基于石墨烯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能够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量,能够潜在地产生可更新的非污染性的燃料和用途广泛的化学物。但是开发一种有效的光能到燃料转变的过程一直遭受挑战。尽管研究人员已证实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是可行的,但是要获得高的效率一直比较困难。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和梨花女子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石墨烯(graphene)可能用作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来改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效率。
Proteus公司获FDA批准将可消化电子芯片应用于药品
2012年8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 --FDA已批准Proteus Digital Health公司将微型可消化芯片(tiny digestible microchips)纳入到药品中以帮助医护人员监控患者服药的请求。此前,FDA只允许在安慰剂中应用此类芯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