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微生物所与山西中科鸿基签约“生物法生产异戊二”项目

近日,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山西中科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法生产异戊二烯”项目签约仪式在我所A203会议室举行。 出席此次签约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科院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局苏荣辉副局长、北京分院李静副院长等,山西省晋中市市长吴清海、山西省平遥县县委书记李非忠等,山西中科鸿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毋鸿江,中国绿色集团董事局主席郝小君等。我所黄力所长等所领导和转移转化中心负责人参加了签约仪式。

2015-03-26

JACS:基于石墨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能够提高光能利用效率

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将太阳光转化为化学能量,能够潜在地产生可更新的非污染性的燃料和用途广泛的化学物。但是开发一种有效的光能到燃料转变的过程一直遭受挑战。尽管研究人员已证实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是可行的,但是要获得高的效率一直比较困难。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韩国化学技术研究所和梨花女子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证实石墨烯(graphene)可能用作一种有效的光催化剂来改善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的效率。

2012-11-18

BJC:花生四酸诱导前列腺癌骨髓转移

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发现花生四烯酸(AA)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进入骨髓,这一新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服用他汀类药物(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减慢这种疾病的进展。

2014-05-17

AMB:吴中柳等新型醇还原酶的酶学表征研究获进展

烯烃不对称还原是制备有机合成砌块和医药中间体——手性烷烃化合物的重要策略之一。在该领域中,生物催化剂因其优秀的化学、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及广泛的底物谱而越来越受到化学家们的青睐。但目前烯醇还原酶的发掘和利用工作还远远不够。进一步发掘和利用新酶,同时发展异源表达的重组烯醇还原酶在不对称还原中的应用,大力扩展烯烃不对称还原的工具酶库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2013-07-25

BJC:花生四酸诱导前列腺癌骨转移

近日,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发现花生四烯酸(AA)可诱导前列腺癌细胞进入骨髓,这一新发现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服用他汀类药物(常用的降胆固醇药物),在某些情况下可减慢这种疾病的进展。在实验室利用前列腺癌细

2014-04-28

NAT NANOTECHNOL:石墨抗菌分子机制被查明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黄庆、方海平、樊春海研究员与IBM沃森研究中心、哥伦比亚大学周如鸿教授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将计算机模拟与实验紧密结合起来,在石墨烯抗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提出了石墨烯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的一种分子机制,相关论文已于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杂志。

2013-10-24

Chi Sci Bulle:微生物油脂花生四酸合成研究的新进展

自然界里某些含脂类的微生物细胞是高质量油脂,特别是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生产者。微生物油脂不仅有益健康, 而且是生物柴油潜在的油脂来源。由于气候变化,耕地减少,科学家早就提出开发微生物油脂作为动植物油脂可替代的来源。但由于经济原因, 这个过程进展缓慢,其瓶颈在于微生物细胞合成油脂的效率太低。

2012-11-18

Nat Commun:开发出可以直接用于书写的石墨人工细胞膜

2013年10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彻斯特大学和卡尔斯鲁厄大学的研究者表示,他们可以使用一种名为“脂质蘸水笔的纳米刻蚀”( Lipid Dip-Pen Nanolithography,L-DPN)的技术,就可以在石墨烯表面的薄膜上直接写入文字。

2013-10-11

北美另辟蹊径增产丁二 未来产量或提高

由于页岩气产量猛增,北美大量原有和新建裂解装置都以乙烷等轻烃作为原料,导致丁二烯产量大幅减少,供应缺口加大。为此,北美另辟蹊径,通过开发生物技术和新工艺来增产丁二烯,弥补缺口。 据悉,页岩气革命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美国乙烯裂解工厂采用廉价乙烷等轻烃作为裂解原料,其成本比石脑油法低了近一半,但这种工艺并不会副产丁二烯。

2013-10-10

石墨表面细胞膜模型可作为新型药物输送模型

2013年10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联合开发出一种在石墨烯表面固定细胞膜用于药物输送研究的模型。这种方法能够将细胞膜表面的细节呈现在研究者面前并提供一个新的方法供研究人员研究药物如何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研究人员是通过一种名为脂类沾笔奈米显微系统的方法将磷脂膜固定在石墨烯表面的,其精度可达纳米级。

2013-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