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研究揭示天蓝色霉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两类亮氨酸tRNA的分子机理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euRS can leucylate type I and type II tRNALeus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tRNA根据可变环的大小分为两类,长的为I类、短的为I

2019-06-20

曹雪涛团队发现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 可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

4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开大学校长曹雪涛团队在《自然—免疫学》发表研究论文,报道该团队发现一种能够增强抗病毒天然免疫功能的新型长非编码RNA分子(lncRNA)——Lnczc3h7a,并揭示了其发挥免疫调控作用的分子机制。曹雪涛向《中国科学报》表示:“该新型RNA分子及其独特免疫调控方式的发现,为天然免疫与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的研究增添了新认识。”天然免疫是机体抵抗病毒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免疫细

2019-05-03

Nat Microbiol:揭示肝细胞抵御甲肝病毒等多种RNA病毒感染的新型分子机制

2019年5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Microbi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得益于IRF1蛋白的帮助,肝细胞或许会对多种RNA病毒感染产生天然抵抗力,包括甲肝病毒、登革热(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等;当存在于肝细胞中时,IRF1蛋白能够调节酶类RARRES3的活性,从而攻击病毒。当甲肝病毒试图在细胞中建立感染

2019-05-01

Science:揭示脂肪酸触发植物对细菌的免疫反应

2019年4月15日讯/生物谷BIOON/---与人类和动物一样,植物在免疫系统的帮助下可以抵御病原菌。但是,病原菌如何激活植物的细胞防御?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的研究人员发现植物细胞中的受体通过简单的分子构成单元(building block)识别细菌。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4月1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acterial medium-chai

2019-04-15

秀丽线虫长非编码RNA研究取得进展

近期,中国科大单革教授实验室发表文章,报导了其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成果。单革实验室在2017年发表的Developmental Cell文章基础上,于Genome Biology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的文章,报导通过优化的CRISPR-cas9 系统对秀丽线虫中15

2019-02-09

动物长非编码RNA研究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非编码RNA功能及功能机理研究团队近日在国际期刊《基因组生物学》(Genome Biology)发表了题为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C. elegans lincRNAs with CRISPR knockout mutants 的文章,报道了实验室最新的研究成果。该实验室通过优化的基因编辑技术,对秀丽线虫中155个基因间的长链非编码

2019-01-12

研究解析寨卡病毒基因组RNA二级结构图谱并发现调控RNA病毒传播的新型分子机制

近期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强锋课题组、药学院谭旭课题组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 Mircobe)期刊在线发表题为《寨卡病毒基因组RNA结构的综合分析揭示了病毒感染性的关键决定因素》(Integrative Analysis of Zika Virus Genome RNA Structure Reveals Critical Determinants of Viral

2019-01-20

Nature:科研人员发现脂肪酸在早发1型糖尿病中具有保护作用

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也称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VFA),根据碳链中碳原子的多少,把碳原子数为1-6的有机脂肪酸成为短链脂肪酸,主要包括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它们被后肠迅速吸收后,既储存了能量又降低了渗透压,并且短链脂肪酸对于维持大肠的正常功能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短链脂肪酸还可

2018-11-11

Cell Rep:癌细胞通过微小囊泡选择性地输出多种类型的长RNA

2018年11月3日/生物谷BIOON/---众所周知,包括癌细胞在内的许多细胞以微小囊泡的形式分泌不同的蛋白和短链RNA,比如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 mi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 circRNA)。这些微小囊泡随后进入其他的细胞中,并在它们的内部移动。这可能是细胞间通信的一种形式。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美国范德堡大学的James G. Patton博士及其同事们研究

2018-11-03

PNAS:长非编码RNA或在大脑发育和信号传递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

2018年10月14日 讯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对发育中大脑细胞的细胞核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s或许在突触的健康功能及维护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突触是大脑神经细胞间的连接点。图片来源:Vossman/ Wikiped

2018-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