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PNAS:解谜真菌如何合成托酚酮

在1942年,从真菌中首次分离出一种称为密挤青霉酸(stipitatic acid)的"不明"芳香化合物,直到1945年才弄清楚其结构,它的结构太绝无仅有了,以致引起了有机化学理解的一场革命。 密挤青霉酸非常罕见,因为它显示出与六元环苯类化合物类似的芳香族特性,却是一个称为托酚酮的七元碳环。为了解托酚酮而发展的新理论模型,现在巩固了我们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和键的了解。

2012-11-18

Nature:研究称真菌对食物供应威胁大 或致全球饥荒

显微镜下一些真菌孢子的照片。 有科学家11日发布报告称,受人类贸易活动、旅行和气候变化影响,真菌对人类食物供应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增大。报告说,一些真菌或类真菌生物近年来导致数量空前的动植物死亡、甚至灭绝,而这些都尚未引起普罗大众的警觉。

2012-11-18

NEJM:科学家发现和致死性真菌感染相关的特殊基因

致死性的真菌感染。 (Credit: Rockefeller University) 2013年11月7日 讯 /生物谷BIOON/ --对于很多人来讲,真菌感染比如足癣仅仅需要去药店买点药就可以搞定,但是在某些时候,真菌感染却可以扩散到皮肤以下,淋巴结、骨头、消化道甚至大脑中;近日,来自内克尔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新型的遗传缺陷,其可以使得真菌感染发生严重的扩散...

2013-11-06

Envir Sci & Tech:林先贵等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贵研究员课题组在丛枝菌根真菌的最新研究中发现,磷肥的施用有利于我国北方潮土地力的提升。 丛枝菌根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它们参与了碳、氮、磷等多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能与90%以上的陆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

2012-11-18

PNAS:非两栖类被致命的两栖类真菌感染

一项研究发现,蛙壶菌(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Bd)这种与全世界两栖类灾难性衰退有关的致命病原体也可以感染螯虾。蛙壶菌(Bd)通常被认为是专门感染两栖类的,但是这种病原体可以在没有两栖类宿主的情况下,在环境中存在。Taegan McMahon及其同事调查了与许多两栖类物种共存的螯虾是否能够担任蛙壶菌(Bd)的宿主。

2012-12-19

:高等药用真菌产灵芝酸研究取得新进展

高等药用真菌是生产具有多样生物活性的次级代谢物的重要资源。灵芝酸是高等药用真菌灵芝中的三萜类化合物,十多年来钟建江教授课题组运用生物工程先进技术,成功从灵芝菌丝体发酵中获得了多种灵芝酸单体,并且药理药效研究证明他们具有抗肿瘤、抗肿瘤转移、逆转多药耐药性等重要药理活性,为癌症治疗配伍药物的研制提供了物质基础。

2012-10-18

Science:对蛙类致病的真菌

巴拿马的交叉带状树蛙(Smilisca sila) 如地下忍者那样,一种特别的真菌细胞会偷偷地进入到世界各地的两栖类的皮肤之内并杀死它们,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指出了为什么这种特别的真菌会这样厉害. 在1998年,一种叫做Batrachochytrium dendrobatidis的壶菌的新品种被发现。研究人员认为,在近几十年中,它导致了几十种蛙的绝种。

2013-10-18

PLOS Genetics:删除真菌中基因kmt6有助发现新的抗生素

2013年11月2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俄勒冈州立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常见真菌的一个基因充当“主调节器”,删除它后有助发现新化合物,寻找潜在新的抗生素。 这一研究发现已经发表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科学家成功地翻转了一种遗传开关,这一遗传开关沉默真菌中超过2000个基因。

2013-11-03

AEM:发现在有氧和无氧下都能降解聚氨基甲酸酯的真菌

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 直到现在,人们还认为聚氨基甲酸酯(polyurethane)是不能生物降解的,但是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组科学家发现吃它和降解它的真菌,而且它们甚至在氧气不存在时也能如此。 亚马逊是地球上生物最为多样性的区域之一。2011年,耶鲁大学科学家在亚马逊收集的植物中发现微生物并且培养它们。

2012-11-18

PNAS:阻止真菌细胞附着的新化合物

2013年8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针对严重、有时甚至是致命的真菌感染,近日,Worcest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PI)和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UMMS)的研究小组已经发现了一种化合物,能阻止真菌细胞附着表面。通常情况下,真菌细胞附着是人类病原体白色念珠菌感染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步骤。

2013-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