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Fungal Divers: 大型真菌生物活性代谢产物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山地系统生态中心许建初研究员与泰国皇太后大学(Mae Fah Luang)真菌研究中心Kevin D Hyde博士等合作,对新型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活性、化学特性和最近十几年里已发现的蘑菇提取物进行概括总结,并提出商业化食用菌产品作为膳食补充剂、保健品和一些新专利产品在市场上销售的初步想法

2013-12-04

:首次发现将铅金属转化为磷氯铅矿的真菌

当与真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一起培育时,铅弹头上形成磷氯铅矿和其他铅金属矿。图片来自Geoffrey Michael Gadd。 根据2012年1月12日在线发表在Cell子刊Current Bi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某种真菌物种能够将铅金属转化为磷氯铅矿(pyromorphite)。

2012-11-18

Nature:研究称真菌对食物供应威胁大 或致全球饥荒

显微镜下一些真菌孢子的照片。 有科学家11日发布报告称,受人类贸易活动、旅行和气候变化影响,真菌对人类食物供应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增大。报告说,一些真菌或类真菌生物近年来导致数量空前的动植物死亡、甚至灭绝,而这些都尚未引起普罗大众的警觉。

2012-11-18

Ann Bot:中澳合作研究发现丛枝菌根真菌调控寄生植物生长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科研人员合作,首次证实了丛枝菌根真菌对根寄生植物养分吸收器官的发生有直接显著的影响。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期刊《植物学纪事》上。 寄生植物和丛枝菌根(AM)真菌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广泛分布,两者均为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外关于这两类生物有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多数情况下仅关注两者之一。

2012-11-18

JCM:下水道系统或是镰刀菌属真菌重要感染源

近日,J Clin Microbiol杂志上刊登的一项关于浴室排水漕镰刀菌属真菌传播的研究"Widespread occurrence of diverse human pathogenic types of the fungus Fusarium detected in plumbing drains"显示,下水道系统可能是镰刀菌属真菌感染人类的重要来源。

2012-11-18

:两种嗜热型真菌基因组被破解

使用生物燃料替代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的想法,看上去很美,但落实起来困难很多。其中重要挑战之一是,至今没有找到经济的生物燃料制造方法。 从植物中提取生物燃料是当前的热门领域。一些国家已经把生物燃料的产量写入国策,比如美国政府决定,在2022年前美国生物燃料的年产量要达到360亿加仑(约1.36亿立方米)。 转化纤维素,需要生物催化剂——酶来帮忙,酶的来源是真菌

2012-11-19

Envir Sci & Tech:林先贵等丛枝菌根真菌研究取得进展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林先贵研究员课题组在丛枝菌根真菌的最新研究中发现,磷肥的施用有利于我国北方潮土地力的提升。 丛枝菌根真菌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的微生物。它们参与了碳、氮、磷等多种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能与90%以上的陆地植物形成互惠共生体。

2012-11-18

野生药用真菌配方组合抑制肿瘤率高

中国武警后勤学院日前在京发布“野生药用真菌与紫杉醇比对实验报告”。报告称,实验发现:以常规化疗药物“紫杉醇”为参照,紫杉醇对于宫颈癌的肿瘤细胞抑制率为79.69%,野生药用真菌配方组合的抑制率可达72.94%,野生药用真菌配方组合成为恶性疾病治疗的一种新方法。

2014-04-11

PNAS:解谜真菌如何合成托酚酮

在1942年,从真菌中首次分离出一种称为密挤青霉酸(stipitatic acid)的"不明"芳香化合物,直到1945年才弄清楚其结构,它的结构太绝无仅有了,以致引起了有机化学理解的一场革命。 密挤青霉酸非常罕见,因为它显示出与六元环苯类化合物类似的芳香族特性,却是一个称为托酚酮的七元碳环。为了解托酚酮而发展的新理论模型,现在巩固了我们对有机化学中结构和键的了解。

2012-11-18

真菌agarikon或可作为新一代的抗病利器

近日,真菌学家Paul Stamets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名为agarikon的真菌对健康的益处,agarikon生长在北美及欧洲的森林树木上,研究者在Huffington Post(赫芬顿邮报)上描述了这种真菌的抗细菌及真菌的能力,同时还强调要保护好原始的森林树木以便这种抗菌真菌可以一直生长下去。

201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