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二穗短柄草MAPK与PP2C基因家族成员间互作网络
10月10日,《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植物抗逆与分子进化研究组题为In silico-prediction of 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network about MAPKs and PP2Cs reveals novel docking site variants in Brachyp
NCI拨款1070万美元助力宾大实体瘤研究,间皮素CAR-T治疗肺癌或成为未来的风向标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Abramson Cancer Center)肺癌免疫学转化中心获得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CI)的一项新的项目资助,以提高抗击实体瘤的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疗法的有效性。艾布拉姆森癌症中心(图片来源:bizjournals)具体而言,这笔1070万美元的拨款将用于支持未来五年的研究,评估肺癌和间皮瘤的CAR-T细胞疗法。该研究的主要负责人Steven
上千实例,间充质干细胞已经让一些患者受益!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发展至今已经帮助了许多患者摆脱病魔的困扰,改善了一些患者的生活质量,让一些坐轮椅的患者重新站立起来,还成功帮助一些家庭圆了求子梦……根据《自然》的搜索结果,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一种多能的成体干细胞,存在于脐带、骨髓和脂肪组织等多种组织中。1999年,Pittenger等科学家首次在《科学》杂志证明了间充质干细胞
Nature:因存在混乱,应停止使用术语间充质干细胞
2018年9月28日/生物谷BIOON/---根据2018年9月26日发表在Nature期刊上的一篇标题为“Clear up this stem-cell mess”的评论文章,2017年科学期刊使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发表了3500多篇论文。这个术语最初描述来自骨髓的细胞,但是它的使用已扩展到包含来自不同组织的多种类型的具有不同多能性水平的细胞
《自然》:打破间充质干细胞神话
干细胞又被称为“种子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细胞群体,在医疗领域依靠其“干性”可以有望实现细胞替代和组织再生。然而,临床研究应用最热门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正在遭遇身份危机:是否应该被称作“干细胞”有待商榷。北京时间9月27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评论文章,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研究员和庆应义塾大学项目教授Douglas Si
钟南山院士:若 SARS 再来,有信心第一时间诊断
“如果下一次SARS来临,我们有信心第一时间完成诊断。”9月8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毒防治论坛——百年流感回顾”上,我国著名呼吸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如是说。他指出,流感防治除了“顶天”的研究,更需要推广“立地”。当天,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宣布在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域医学)设立病毒诊
Leukemia:发现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的致命弱点
2018年9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cell lymphomas,ALCL)是一种与白血球相关的罕见癌症。图片来源:Leukemia一项由维也纳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完成的最新研究发现同一种信号通路对于不同类型的ALCL中的癌细胞的生存是必需的。TYK2(酪氨酸激酶2,免疫系统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提高Mcl1的表达量来防止凋亡
PNAS:利用算法估测细胞间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探究生物钟的运行规律
2018年8月29日 讯 /生物谷BIOON/ --如果你曾经历过时差,那么您就熟悉昼夜节律,它可以控制新陈代谢的各个方面,从睡眠-觉醒周期到体温再到消化。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有生物钟,但研究人员并不清楚细胞网络如何随时间相互交流,以及这些时序性的交流方式如何影响网络功能。在8月27日在《PNAS》杂志上发表的研究中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研究人员等人开发了一种统一的,数据驱动的计算方法,用于推断和
研究揭示发育过程中心脏瓣膜间充质细胞的起源及动态变化
8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Development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的科研成果“Dual genetic tracing system identifies diverse and dynamic origins of cardiac valve mesenchyme”。该研究首次基于Nigri-nox同源重组构建转基因工具小鼠,并利用Nigri-nox和Cre-
尼克酸可逆甲酯化参与NAD在植物组织间的长距离运输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为电子传递载体(辅酶)参与众多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广大科研人员所熟知。NAD消耗酶的发现再次引起科研人员对其补救合成途径研究的热情。与哺乳动物中的NAD两步补救合成途径不同,其在陆生植物中是四步反应的Preiss-Handler途径;同时植物中特异性存在多种尼克酸(nicotinate,NA)的衍生物(糖基化,甲基化等)。迄今为止,关于NA衍生物在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