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NRR:孕酮变化或可致阿尔茨海默病者的认知损害

神经甾体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中枢神经神经甾体水平变化与阿尔茨海默病时学习记忆障碍关系的研究,受研究对象有限,患者的血浆或脑脊液不易获取,尸脑来源更加紧缺,研究方法有限等因素使之成果较少。

2013-12-08

J Lipid Res:干眼病中存在结构特异的脂质变化

干眼病中存在结构特异的脂质变化。

2013-12-06

Nature:变化条件下哺乳动物的体温控制

除了体温每天的节律性变化外,哺乳动物还能防止它们的核心体温因天气寒冷而降低。

2013-11-21

Nature Communications:环境变化导致植物入侵

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因气候变化而导致的环境可变性的增加可能会加快植物入侵等生态变化。这项工作意味着,因环境变化而发生的未来生物多样性变化可能被相当大地低估了。 环境变化有两种形式:平均条件的变化和环境可变性的变化。模型预测:环境可变性今后将会增加,导致极端气候事件以及其他后果。

2013-06-27

Science:21世纪全球森林变化

应用第一幅21世纪森林覆盖变化的高清晰全球图,Matthew Hansen及其同事提供了一个详尽的有关世界上哪些区域正在丧失或获得这些自然资源以及其所提供的至关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的视图。

2013-11-15

PLoS ONE:科学家发现细菌菌群会随着人类尸体的腐烂程度而不断变化

2013年11月3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PLoS O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等处的研究者称,人类死亡后尸体中的细菌类型会随着时间的改变而不断发生改变。 在人类尸体腐烂的自然发生过程中,细菌或许做出了部分贡献,但是具体涉及其中的细菌种群的多样性我们却知之甚少;此前研究由于技术限制,并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人类机体中所生存的细菌。

2013-11-03

Holocene:吕厚远等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

近日,国际知名古气候学刊物《全新世》(The Holocene)发表了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新生代地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的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发现太阳辐射影响高原气候变化和植被演替。 青藏高原中部草原、草甸植被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前人通过该地区全新世孢粉记录重建了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植被带的水平迁移与气候变化过程。

2012-11-18

Nature Communications:三文鱼怎样感应季节变化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说,鱼的一个名为“血管囊”(saccus vasculosus)的器官起体内时钟的作用,检测白天长短的季节差别。 在哺乳动物中,阳光是由眼睛捕捉的,信息被传递到脑垂体的结节部,后者将季节信息再传给大脑。这个腺体起一个季节时钟的作用,让大脑知道当前是白天还是夜晚,并将短的天与长的天区分开来,从而能够对不同季节进行分辨。

2013-07-11

Science:科学家揭示了大脑发育过程的表观基因组学变化

2013年7月7日讯 /生物谷BIOON/--包括DNA化学修饰等的表观基因组变化能够基因组的信息量,被认为在学习记忆和衰老相关的认知减退中起重要作用。索尔克生物学研究所的科学家的最新发现表明DNA甲基化状态与从个体出生到成年的整个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动态变化高度相关,该发现有望揭示个体从胎儿发育到成年的神经元内基因组信息如何控制。大脑比机体的其他器官都要复杂,该发现为深入理解大脑联系打开了一扇门。

2013-07-07

Veter Res:大鲵虹彩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结构变化

大鲵 (或称娃娃鱼) 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濒危珍稀两栖动物,为我国所特有、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虹彩病毒在全球范围普遍流行,是侵染众多鱼类、两栖类及爬行类等水生动物的重要病毒病原。有证据表明,虹彩病毒是包括蛙和大鲵在内的两栖类自然种群显著下降或消亡的原因之一,而鉴定虹彩病毒病原并阐明其基因组结构特征是研发相应病害防控技术的前提。

201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