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明年起将全面开展PM2.5监测试点
近日,山东省环保厅表示,结合环保部《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十二五”规划》,从2012年起,山东省17市将全面开展PM2.5(可入肺颗粒物)监测试点。 山东省环境信息与监控中心副主任许杨介绍,目前,山东省空气质量监测系统的监测设备运行率和监测数据准确率均在90%以上,监测数据采用率达到95%以上。
Nature:癌变前的衰老监测可限制肝癌发展
11月24日,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德国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肝细胞癌变前的衰老监测可以限制肝癌的发展。致癌基因诱导的衰老曾被发现起一个内在肿瘤抑制机制的作用。Lars Zender及其同事提出了“衰老监测”的概念:他们发现,恶变前的衰老肝细胞能通过一个由肿瘤抗原引导的免疫反应被清除。这个过程需要CD4+ T细胞的参与,并且在小鼠模型中抑制肝癌的发展。
5年内我国将建立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在11月17日于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管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吴浈表示,我国将力争在5年内建立比较完善的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监管体系的建设旨在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管,提高监测、评价和安全预警能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SFDA发布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发布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从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总体概况、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统计分析、药品风险控制措施总结等三个方面通报了年度药品不良反应情况。 报告显示,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质量有所提高,报告来源基本稳定。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52799份,每百万人口平均病例报告数为637份。
环保部投3.54亿监测污染物 制药板块是重点
NEJM:外伤性脑损伤治疗中颅内压监测并无明显作用
颅内压监测被认为是严重外伤性脑损伤的标准护理方式并被广泛应用,但基于监护的治疗对结局的改善还没有得到严格的评估。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Chesnut博士等人的研究发现,对于严重外伤性脑损伤患者,使监测颅内压始终保持在20 mm以下的治疗方案与基于成像-临床检查的治疗方案相比,前者并无优越性。他们的论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NEJM 2012年12月最新一期在线版。
赛默飞PM-2.5监测解决方案
2011年11月29日在中国上海,随着中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正式向全社会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PM-2.5纳入常规空气质量评价几成定局,PM-2.5这一概念开始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作为全球环境检测仪器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多年来致力于PM-2.5监测技术的研究,可提供多种监测方法满足客户对数据多样化的需求。
Nature Communications:监测肿瘤状态的特殊基因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西奈山医疗中心(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两种癌症药物可以开启特殊基因的表达,而这种特殊基因则可以告知肿瘤细胞使其处于休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