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制3D皮肤细胞滴剂有望治疗秃顶
科学家最新研制一种3D皮肤细胞液剂,可用于治疗脱发患者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当前拯救秃顶的方法包括荷尔蒙药物减缓脱发进程,以及毛发移植手术,将一部分毛囊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然而,经证实这些方案实现困难较大。目前,科学家使用一种特殊的3D皮肤细胞滴剂有望使秃顶人群再生浓密的头发。
新加坡科学家找到控制伤口愈合及帮助皮肤细胞迁移的分子“开关”
四名新加坡医学生物研究院的科研人员,在过去两年里,对多名健康者及糖尿病患者皮肤组织受伤后的应对机制进行研究,最终找到了控制伤口愈合及帮助皮肤细胞迁移的分子“开关”。 伤口愈合是复杂的生理机制,主要步骤包括最初血液凝固、接下来的皮肤细胞迁移等,愈合速度因伤口深度而异。如果是普通的擦伤,健康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只需几个小时,但糖尿病患者的情况不一样。
Nat Immunol:皮肤免疫细胞如何充当机体“守卫者”
2015年2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组国际科学家已经发现了皮肤中免疫细胞发挥功能的一种新机制,新机制使得皮肤中免疫细胞充当人体的“边境把关者”,同时新研究揭示了这些细胞如何感知是否脂质或脂肪样分子
PNAS:ETV2将皮肤细胞直接转化为血管内皮细胞!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PNAS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Keio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他们可以利用一种名为ETV2的ETS转录因子直接将人类机体的成纤维细胞转化成为功能性的内皮细胞。
J Thora Oncol:科学家鉴别出肺部外围鳞状细胞癌的预后因子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the 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日本庆应大学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对280名通过手术移除外围鳞状细胞癌的病人进行临床及病理学改变评估,用以鉴别患者的潜在预后因子。
J Immunol:利用人胚胎干细胞高效制造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方法
2012年9月26日 电 /生物谷BIOON/ --近日,新加坡生物工程与纳米技术研究所开展的一项研究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生成树突状细胞(DC)来刺激免疫系统来抗肿瘤,该新方法可能是一个更经济方式来生成抗癌症的治疗性疫苗。 树突状细胞提呈刺激免疫应答的抗原物质,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其他细胞消除致病细胞。DCs的这种能力使得树突状细胞是疫苗在体内的理想选择作用靶细胞。
J Stem Cells Regen Med:将人皮肤细胞直接转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2012年9月28日 讯 /生物谷BIOON/ --来自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大脑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成功地将人皮肤细胞直接地转化为不成熟的脑细胞或者说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ecursor cell)。他们开发出一种快速和有效的方法来完成这种转化,同时也不用经历转化为类似胚胎干细胞的诱导性多能干细胞中间阶段。
Arch Dermatol:吸烟导致患皮肤鳞状细胞癌风险增加
近日,一项刊登在Archives of Dermatology杂志上的研究证实:吸烟似乎与皮肤鳞状细胞癌皮肤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无论是基底细胞癌(基底细胞癌)或鳞状细胞癌(鳞癌)还是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约97%的皮肤癌起源于上皮细胞(包括皮肤细胞)。在世界范围内NMSC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每年估计有200万到300万的新发病例。
Mol Can Res: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新标志物α-catulin
上皮癌特指来源于外胚层和内胚层,发生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鳞状细胞癌(SCC)是人上皮癌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中头部和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由于后期诊断死亡率居高不下,淋巴结转移的预后差,是一种最具侵略性的癌症类型。 所有癌症过程的发生,都涉及到局部侵袭和远端器官转移,而这两者与临床上肿瘤患者的生存最相关,但至于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一直得不到良好的解释。
Nature:在皮肤表皮中鉴别出可以进行组织修复的新型干细胞
2012年9月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者在皮肤表皮中发现了一种新型干细胞可以用于进行组织修复。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国际著名杂志Nature上。 皮肤是保护机体抵御外界有害物质的一道天然屏障,在人的一生当中,皮肤经历着不断的新生到死亡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