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od:利用新技术揭示髓系祖细胞变成白细胞机制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细胞与发育生物学教授Fei Wang和同事们开发出一种新的技术来研究髓系祖细胞(一类造血干细胞)如何转化为在免疫系统对抗感染和组织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白细胞。
Cancer Epidem Biomarker:端粒长度越短患胰腺癌风险越高
2012年10月24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种胰腺癌新的血液标记物,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10月23日的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杂志上。 论文第一作者威斯康辛大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助理教授Halcyon Skinner博士说,这项研究第一次证实胰腺癌的发病率与血细胞中端粒的长度不同相关。
JCI:白细胞中亨廷丁蛋白或助科学家追踪亨廷顿氏疾病的进展
2012年9月18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上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一项用于测定引发亨廷顿氏病(HD)毒性蛋白水平的光学技术,可以被用于揭示血细胞中的蛋白质组建和构成。这项研究为揭示蛋白质如何促使大脑损伤以及用于监测HD病情的进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端粒健康公司欲推出基于端粒长度的TeloTest(TM)
加州门洛帕克2012年11月29日电 /美通社/ -- 测量平均端粒长度的 TeloTest? 诊断测试的开发商 Telome Health, Inc.(端粒健康公司,简称“THI”)宣布,该公司计划于2013年第一季度推出基于唾液的 TeloTest。后面还将推出包括短端粒百分比在内的相关端粒测试。 端粒健康公司的 TeloTest? 将是在市场上推出的首个基于唾液的端粒测试。
Nature:研究发现白细胞抗感染和过敏之外的另一个作用
2013年9月18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研究人员发现了用餐时间和每天免疫系统变化之间的一个新的联系,并导致他们质疑以前的假设--特定免疫细胞在感染和过敏中发挥作用。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Richard Locksle医学博士等人于9月15 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论文描述:被认为是抵抗寄生虫的白血细胞,但实际上可能帮助侵略者。
:新研究工具有助揭示癌细胞维持端粒后备策略
顶端一排图片中每张图片都显示在正常的线虫中发现的6条染色体。相反,在底下两排图片中,每张图片显示出经过基因改造的线虫存在异常融合的染色体。但是这种经过基因改造的线虫在只依赖ALT途径来维持端粒的情形下也能够成功地实现繁殖,这就为人们提供一种有价值的工具来研究ALT途径。图片来自Jan Karlseder和Daniel Lackner。
PLOS Genetics:咖啡或啤酒可能会影响端粒长度
Structure:POT-1/TTP-1复合物调节端粒长度的结构动力学研究
2012年11月29日讯 /生物谷BIOON/ -- 对蛋白复合物调节染色体技巧的新见解有望促进抗癌药物的筛选方法。由生物工程教授Sua Myong博士率领的研究小组,在Structure期刊上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Myong团队专注于了解能保护及调节端粒的蛋白质。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单元片段,能保护染色体中重要编码基因部分的损失或损伤,就像鞋带两头的小金属箍,避免末端散开或磨损。
PNAS:父系祖父生育时的年龄影响孙辈端粒长度
一项刊登在PNAS上的研究提出,男性进行生育的年龄可能决定了他的孙辈的端粒——在染色体末端的被认为用于防止衰老和疾病的分子帽——的长度。与鞋带的塑料末端类似,端粒保护染色体末端免于分解。 在大多数细胞中,端粒随着衰老而缩短。但是在精子中,端粒随着衰老而加长。相应地,在较大年龄进行生育的男性得到的孩子的端粒比在较小年龄进行生育的男性的孩子的端粒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