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2011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1年10月3日17点30分,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科学家因在免疫学方面的发现获奖。其中一半奖金归Bruce A. Beutler和Jules A.Hoffmann,获奖理由是“先天免疫激活方面的发现”;另一半归于Ralph M.Steinman...
Wiley与美英生理学会合作出版全新开放获取期刊
John Wiley & Sons, Inc.、英国生理学会(The Physiological Society (TPS))以及美国生理学会(The American Physiological Society (APS) )于12月13日宣布,三方将合作出版一份全新的开放获取同行评审期刊Physiological Reports,该期刊将于明年早些时候推出...
英国生理学家:叶诗文超常发挥存在科学可能性
叶诗文在奥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中打破世界纪录被媒体称为“难以置信”——但这可能仅仅是超常发挥。叶诗文16岁,在400米混合泳比赛中用时4′28.43″,其中最后50米所花时间比男子世界冠军美国选手罗切特还快0.17秒,同时叶诗文的比赛成绩比她自己的个人最好成绩快了5秒之多。
Protoplasma:文彬等揭示超低温保存对顽拗性种子的生理学影响
目前来说,超低温保存被认为是唯一能够实现顽拗性种子长期保存的方法。然而,在过去的30年中,许多顽拗性种子的超低温保存试验都已失败告终,迄今为止仅有少数顽拗性种子通过超低温技术成功的长期保存。其主要原因是,从液氮中取出种子后会造成顽拗性种子活力的丧失,这称为超低温伤害。尽管在超低温保存过程中超低温伤害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其背后的相关机理还未有完整的阐述。
BBAMCR:张云等揭示肿瘤细胞分子病理新机制
蛋白酶激活受体1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 1, PAR1) 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是凝血酶、金属蛋白酶等的受体,在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并参与多种人类疾病的病理发生。目前研究表明PAR1
PLoS ONE:张亚平院士课题组在恒河猴谱系地理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众所周知,恒河猴(Macaca mulatta)是最重要的灵长类实验动物之一,也是灵长类中最广布的类群,从西面的阿富汗到东面的中国沿海,从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到印度中部,从中国的广大中南部到印支半岛中部的广阔区域都有分布。因而,恒河猴可能是研究高原形成与非人灵长类遗传结构相关影响的最佳模式生物。
生物伦理学家访谈:改造人类是大势所趋,比如换上猫的眼睛
如果我们还不就气候变暖采取一些措施,人类就会厄运临头。但我们能做什么?一名生物伦理学家有一个很激进的想法:通过改造人类来改善环境。
MPE:王青锋等水生被子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获进展
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属于双子叶植物、虎耳草目,全球范围广泛分布,物种多样性中心存在于澳大利亚地区,是一个兼具水生和陆生种类的特殊类群。
Nature:Obama任命天体物理学家为NSF新主任
图为France Anne Cordova 来自:Prudue.edu 美国总统奥巴马7月31日宣布,提名天体物理学家France Anne Cordova出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主任。 Cordova于1947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79年她从加州理工学院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007年至2012年,她曾出任美国普渡大学校长。
JAMA Neurol:糖尿病及胰岛素耐受性和阿尔兹海默氏症的病理表现并无关联
2013年8月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JAMA Neurolog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国家老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的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葡糖耐受不良或者胰岛素耐受性和阿尔茨海默病(AD)或者大脑β淀粉样蛋白(Aβ)的剔除的病理特性并无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