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研人员解析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大豆育种技术创新与新品种选育创新团队研究发现一个双功能锌指蛋白类转录因子GmZFP7可正向调控大豆异黄酮积累,为大豆异黄酮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于《新植

2022-12-06

Mol Cell:揭示两种转录因子全局性抑制乙酰辅酶 A产生从而促进肝癌产生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肝癌细胞减少了一种中心代谢分子的产生。通过这种方式,全局性代谢发生改变,从而使得肝脏中的肿瘤细胞能够更快地生长。

2022-11-28

GUT:新冠病毒对消化道的长期影响究竟如何?长达12个月随访研究显示,新冠住院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率翻6倍

要说现在全国还有什么能比新冠病毒跑得更快,那大概就是各种有关新冠病毒的传言了,奇点糕感觉得把自己掰成三四份才能做好Fact-Check,毕竟各种家人群朋友圈传的东西一天比一天离谱,放着不管也怕出啥乱子

2023-01-11

曹义海团队揭示,新冠病毒通过VEGF燃烧脂肪,减轻体重,并提出防治策略

新冠患者,尤其是重症患者会表现出脂肪萎缩、体重减轻和恶病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生活质量差和死亡率上升。白色脂肪组织的褐变和褐色脂肪组织的激活是能量消耗的有效过程,然而,新冠病毒感染与这些脂肪产热之间的

2022-12-12

原本用于治疗肝病的熊去氧胆酸竟有望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专利保护已到期的药物可以被重新利用来预防COVID-19,并且可能能够防止导致这种疾病的冠状病毒SARS-CoV-2的未来变体。

2022-12-19

新冠病毒竟能治癌症!Cancers新研究表明:重组SARS-CoV-2 Spike S1蛋白有望成为治疗癌症新利器!

从2019年以来,全国新冠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即使到今日疫情的防治逐步放开,新冠病毒仍具备一定的危险性。随着疫苗的出现,病毒的变异,或者可以说,人类与新冠病毒也正在默契的寻找一种共存共生的方式

2022-12-26

MIR-142a-3p:一种与周围神经损伤相关的新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转录调节因子

运动终板(MEP)是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纤维之间相互作用的解剖和功能纽带。随着神经肌肉连接的成熟,MEP变得穿孔和复杂,每个神经肌肉连接由一个轴突支配。

2022-12-08

Nature年度十大科学人物发布:北京大学曹云龙因新冠病毒研究入选

2022年12月15日,Nature 公布了2022年度十大人物榜单(Nature's 10),这一榜单旨在选出十位在这一年重大科学事件中占有一席之地的人物,十大人物的故事以独特视角浓缩了这不平凡一年

2022-12-15

用新冠病毒来治疗癌症?研究显示,新冠刺突蛋白能抑制肺癌发展

该研究显示,新冠病毒(SARS-CoV-2)的刺突蛋白(S蛋白)能够导致肺癌细胞凋亡,并在肺癌小鼠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这项研究提示了我们,困扰全世界三年之久的新冠大流行或许能够带来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2022-12-08

Nature:蝙蝠生境变化促使人畜共患病毒的出现

人畜共患病外溢是指一种病原体从动物传播至人类,一般需要通过某种中间宿主。

202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