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Genet:科学家发现人类机体的抗病毒酶可引发癌症
2013年7月1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Genetics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发现,人类机体中一种抗病毒酶可以引发DNA突变,进而导致多种类型的癌症发生。
PNAS:揭示内甘露糖苷酶结构有助开发抗HIV和HCV等病毒药物
科学家们确定了内甘露糖苷酶(endomannosidase)的结构,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我们理解一组包括艾滋病病毒(HIV)和丙肝病毒(HCV)在内的破坏力极大的人类病毒如何劫持人身上的酶来进行复制和导致疾病产生。2012年1月4日,该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NAS期刊上。这一发现为人们开发新的药物来对抗这些在全世界感染了1.8亿多人的致命性病毒提供了新的思路。
JBC:DNA聚合酶β突变体能够促进肿瘤发生
之前的小规模测序研究已经发现,约30%的不同组织来源的人类肿瘤,其DNA聚合酶β已经发生突变。 研究表明,许多这种突变体具有异常的酶催化功能,诱导了细胞性状转化及基因组的不稳定性,这表明它们与肿瘤发生发展息息相关。 近日,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Joann B. Sweasy等人发现,在大部分人类结直肠肿瘤里,POLB基因发生了突变。
Science:解析RNA聚合酶II的关键性延伸
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两大研究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发表了题为“Initiation Complex Structure and Promoter Proofreading”的最新报道文章,描述了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过程,为分析研究转录起始提供了重要资料。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最新(7月29日)的Science杂志上。
PNAS:酶BTK在对抗病毒感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2012年8月17日 讯 /生物谷BIOON/ --身体对入侵的细菌或病毒产生的初始反应是由先天免疫系统调控着的,在这种免疫系统中,细胞分泌出被称作细胞因子的信号分子从而促进炎症产生和对被身体识别为外来物质的靶标发动一般性反击。比如,蛋白Toll样受体3(Toll-like receptor 3, TLR3)有助于启动对抗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
Nature:DNA聚合酶θ抑制同源重组,促进肿瘤发生
近日,著名国际期刊nature在线刊登了来自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Agnel Sfeir研究小组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发现非同源末端连接过程能够利用聚合酶θ促进肿瘤细胞中的端粒发生染色体末端融合。这项研究对治疗携带同源重组修复突变基因的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PLoS Pathogens:接种2'-O-甲基转移酶突变体的小鼠获得免疫原性抵抗登革热病毒
2013年8月12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来,新加坡研究团队发现了削弱登革热病毒逃避宿主免疫系统能力的策略,有希望研制出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用的登革热候选疫苗。研究由新加坡Novartis热带疾病研究所(NITD)和北京理工大学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研究所合作完成,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
Science:作为逆转录病毒警报的酶
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叫做环-GMP-AMP合成酶(简称cGAS)的特殊的酶可作为一种应对HIV及其它逆转录病毒的免疫感测器,它会在出现第一个感染迹象时拉响警报。尽管人们在逆转录病毒中有着巨大的生物医学兴趣,但人们就身体对就逆转录病毒的先天免疫反应仍然知之甚少,而它又转而阻碍了疫苗的研发。到目前为止,存在于宿主中的、能够探测到包括HIV在内的逆转录病毒的感测器大体上是未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