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天蓝色链霉菌亮氨酰-tRNA合成酶识别两类亮氨酸tRNA的分子机理
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LeuRS can leucylate type I and type II tRNALeus in Streptomyces coelicolor。tRNA根据可变环的大小分为两类,长的为I类、短的为I
Nature:科学家阐明机体识别致死性烟曲霉菌感染的分子机制
2018年3月6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阿伯丁大学的科学家们得出的一项研究发现有助于帮助机体抵御真菌感染,这种真菌每年能够引发大约20万人死亡,常会使得数百万人患上肺部疾病和过敏性疾病。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机体免疫系统会对这种致死性的微生物产生一定反应。图片来源:Kevin Mackenzie烟曲霉菌(aspergillus fum
链霉菌次级代谢产物产量的适配策略研究获进展
链霉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抗生素约三分之二由该属微生物产生,因此链霉菌被称为药物合成的天然细胞工厂。然而,自然界分离得到的野生链霉菌抗生素合成水平很低,难以满足产业化的要求;已产业化的工程菌株需要不断提高产量,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如何获得链霉菌高产菌株成为几十年来对其进行基础及应用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微生物合成生物学改造过程中,通过表达控制元件对相关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精细调
研究发现会吃塑料的真菌:塔宾曲霉菌对聚氨基甲酸酯的生物降解
工业合成塑料的生产与使用已经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聚氨基甲酸酯(PU)是一种新兴的有机高分子材料,被誉为"第五大塑料",广泛应用于工业、医疗、建筑和汽车等,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泡沫塑料、海绵和汽车
转基因玉米可使有毒霉菌致命毒素静默
被感染的玉米。Erin Cadigan/Alamy Stock Photo它是一个潜藏在常见食物中的沉默杀手。来自霉菌中的一种致癌毒素每年在全世界会导致千万人死亡,并迫使数百万吨感染作物被迫丢弃。但一种新方法可以关掉产生这种毒素的
Nature子刊:科学家发现毛霉菌病发病的分子途径
一项发表在今天的《自然通讯》的文章对毛霉菌目真菌的演化提供了新的见解,该菌会造成患者致命的感染,多个分子途径可能被用来作为诊断的目标或潜在的疗法。
鸭疫里默氏杆菌疫苗相关研究汇总
我国是养鸭生产及消费大国,随着规模化养鸭场不断兴起,养鸭场的饲养密度不断增加的同时,导致疫病不断流行。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鸭业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目
PNAS & PLoS Comput Biol:揭示链霉菌菌丝产生分支的机制
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DivIVA位于菌丝分支的末端。 上海 2012年8月10日 讯 /生物谷BIOON/ --链霉菌产生大多数临床上有用的抗生素,然而迄今为止,我们仍然还没有完全理解它们是如何生长的。在一项新研究中,博士研究生Antje Hempel通过解决出这种链霉菌菌丝如何和为何产生分支而加深我们理解它们的生长方式。
青海省鼠疫研究首次发现西藏山羊、青海田鼠、牦牛成为新的染疫动物
“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项目采用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2001-2011年10年间人间鼠疫流行特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次发现西藏山羊、青海田鼠、牦牛成为新的染疫动物,发现细钩黄鼠蚤、直缘双蚤、主要双蚤为新的染疫媒介。首例鼠疫患者由原来的牧民为主转变为捕獭人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