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S Nano:新纳米模拟技术可阻断疟疾
疟原虫可以入侵人类的红细胞并且干扰细胞的正常功能,近日来自巴塞尔大学等处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可以“哄骗”疟原虫模拟人类细胞膜的微型纳米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CS Nano上,该研究或可帮助开发治疗疟疾及其它感染性疾病的新型疗法和疫苗。
Science:研究解析东南亚抗药性疟疾的根源
4月6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在线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A Major Genome Region Underlying Artemisinin Resistance in Malaria,”,在文章中,研究人员在恶性疟原虫(这是一种主要的疟疾寄生虫)的某个染色体上发现了一个特定区域,该区域可帮助解释这种在东南亚的寄生虫是如何对目前这一代的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药物产生抗药性的。
PLoS Pathog :白细胞积聚加剧脑型疟疾死亡
2014年12月8日讯 /生物谷BIOON/ --颅内压增高,头血压升高,可以预测孩子疟疾死亡的风险。在PLOS Pathogens发表12月4日的研究报告说,白细胞累积损害血流出大脑,并导致血压上升,在实验诱导脑型疟小鼠中。纽约大学
Vaccine:遗传工程化的减毒疟原虫或可作为新型的疟疾疫苗
2013年9月1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刊登在国际杂志Vaccine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西雅图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及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揭示,通过精确基因剔除的遗传工程化的疟原虫(即减毒寄生虫,GAP)可以被当做一种疫苗来使用,从而保护个体机体免于疟疾的感染;这就意味着,这种减毒的疟原虫可以同感染性的疟原虫一样与机体进行相互作用,但是并不引发疾病...
Nat Commun:疟疾在非洲造成的与年龄相关的疾病负担变化模式的模拟研究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报告了一个数学模型,它能够捕捉到疟疾在具有不同传播强度的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与年龄相关的传播模式。
PLoS ONE:科学家开发出广谱疟疾疫苗
英国研究人员日前开发出一种可同时对多种疟原虫起作用的广谱疟疾疫苗,它已经在人类血液样本实验和动物实验中验证有效。 英国爱丁堡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上报告说,这种疫苗可以引起人体内多种抗体的反应,能够同时对付一系列的疟原虫。疟原虫是引发疟疾的罪魁祸首,但由于疟原虫有许多种类,现有疫苗往往只能对付部分种类的疟原虫,效果不是很理想。
Nature:疟疾病原体的很多伪装
当疟疾寄生虫“镰刀形疟原虫”感染红血球时,它逃避免疫检测的办法是,一次只表达从抗原上来讲截然不同的60个var基因中的一个,然后在感染过程中再改为表达一个新的基因。在这项研究中,Louis Miller及其同事发现,“组蛋白H3修饰赖氨酸36三甲基化”(H3K36me3) 存在于转录起始点上,并沿被沉默的var基因的基因体(gene body)分布。
Nature:疟疾研究成果确定疟原虫免疫逃逸机制
7月3日,国际权威学术杂志《自然》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江陆斌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了恶性疟原虫在人体内实现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疟疾疫苗提供了实验基础。针对该研究结果,《自然》于7月3日专设“疟疾论坛”板块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