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科学》:肠菌还能防辐射

 近期,《科学》杂志发表了来自北卡罗莱纳大学科研团队的新成果,研究者们注意到,在实验室辐射暴露后幸存的小鼠具有独特的肠菌组成,而且在化疗后的人类患者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毛螺菌和肠球菌丰度的提升有助于辐射后造血恢复和胃肠道修复,它们的代谢物丙酸和色氨酸代谢产物是关键。[1]肠菌,你还管这呢?说辐射,诸位还是先把脑海中浮现的各种家用电子设备们抛开。普通

2020-11-09

Science:肠道菌群保护有害辐射造成的负面影响

UNC Lineberger综合癌症中心的科学家于2020年10月30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如果肠道内有特定类型的细菌,则暴露于可能致命的全身辐射水平的小鼠可以免受辐射损害 。在临床环境中或意外接触过程中吸收的辐射可能会损坏组织,而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们发现特定细菌能够减轻辐射暴露带来的损害,增强了血细胞生产的恢复以及胃肠道的修复。

2020-11-01

Science子刊:测量血液中的两种miRNA分子可用于评估辐射照射量

2020年7月23日讯/生物谷BIOON/---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针刺式血液测试方法,用于测量小鼠的辐射量。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wo-miRNA–based finger-stick assay for estima

2020-07-23

Adv Materials:纳米颗粒能够治疗致命辐射

尽管放射技术在诊断和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没有材料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射线的伤害。

2020-07-08

医学成像中使用的低剂量辐射会导致细胞培养突变

2020年3月5日讯 /生物谷BIOON /--普通的医学成像程序使用低剂量的辐射,据信是安全的。然而,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在人类细胞培养中,这些剂量会产生DNA断裂,使额外的DNA片段整合到染色体中。伊拉斯谟大学医学中心的Roland Kanaar和Alex Zelensky及其同事在近日出版的《PLOS Genetics》上报告了这些新发现。科学家们早就知

2020-03-05

Nano Lett:利用可电离的脂质纳米颗粒递送mRNA可降低CAR-T细胞疗法的毒副作用

2020年2月3日讯/生物谷BIOON/---新的癌症免疫疗法涉及提取患者的T细胞并对它们进行基因改造,这样它们就能够识别并攻击肿瘤。这项技术是一项真正的医学突破。自从2017年CAR-T细胞疗法获得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以来,越来越多的白血病患者和淋巴瘤患者经历了完全的病情缓解。这种疗法并非没有挑战。对患者的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既费力又昂贵。当治疗

2020-02-03

Sci Rep:辐射为什么会破坏大脑连接性

患者接受脑部放疗后可能会出现的副作用之一是认知障碍。现在,研究人员或许已经查明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这些发现可能为保护大脑免受辐射造成的损害指明了道路。

2019-12-19

研究发现线虫个体间辐射旁效应诱导的新模式

 辐射旁效应是指受到直接辐照的细胞产生损伤信号诱导未辐照邻近细胞辐射反应的现象。辐射旁效应现象不仅局限于生物个体内部,也可以个体间通讯的方式在群体层面进行诱导。然而,以往的动物实验都是基于液体培养体系,辐射诱导的个体间通讯也被认为是水溶性信号分子介导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挥发性信号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的可能角色。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

2019-12-06

印度科学家发现DNA某些区域可免受辐射伤害

  印度最近一项研究发现,人体DNA中的某些区域可免受辐射伤害,这一发现对维持人类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美国细胞出版社旗下的《iScience》杂志上。人类基因组不断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损伤的挑战,维持基因组稳定性对任何生物体生存都至关重要。在外源性因素中,电离辐射是造成DNA损伤最主要因素,会导致其单链和双链断裂。一般观点认为,电离辐射以随机方式诱导D

2019-11-26

Nat Commun:科学家们能够快速观测到辐射引起的机体损伤

2019年9月19日讯/生物谷BIOON-/-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新加坡)的科学家最近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观察辐射如何在飞秒的时间范围内对分子才造成破坏。该技术涉及将有机分子溶解在水中以模拟生物组织中发现的分子。这使研究团队能够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的精度和清晰度看到在生物组织和分子中发生的辐射损伤。众所周知,核辐射或“电离”辐射会破坏将分子结合在一起的化学键,从而改变DNA和其他生物分子,

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