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长期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与装备的腐蚀科学与表面防护工程新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与表面功能化技术、电磁信息材料制备科学、石油管道腐蚀与微生物防护新技术、超级电池电容材料新技术
长期从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与装备的腐蚀科学与表面防护工程新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复合材料与表面功能化技术、电磁信息材料制备科学、石油管道腐蚀与微生物防护新技术、超级电池电容材料新技术、电化学及其测试技术、智能敏感材料与特种功能涂层技术、材料数据库与材料性能评价专家系统等研究。
新型糖生物电池将比传统锂电池耐用10倍
目前,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一种糖生物电池概念可以完全将糖中的化学能量转变为电流。这项最新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糖生物电池的能量存储密度大约是596安培-时/公斤(A-h/kg),相比之下,锂离子电池的
科学家研发生物燃料电池 效率近乎100%
研究人员正试图使用糖为电子设备提供能源。据国外媒体报道,研究人员一直在不断的研发能够通过生物过程发电的各种生物电池,但大多数生物电池都无法产生大量的能量。弗吉尼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一种
燃料电池催化剂贵金属替代研究获进展
在燃料电池领域,目前使用性能相对稳定的金属铂作为电极催化剂。然而,铂的稀缺与昂贵限制了燃料电池的大规模应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包信和院士带领的团队,创造性地给金属铁纳米催化剂穿上碳纳米层“铠甲”,提高了铁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中的稳定性和抗中毒能力,为未来非贵金属催化剂最终在燃料电池中的应用指明了方向。
生态时钟纳废旧电池供电
一节用剩下的废旧电池也许无法支撑收音机的正常收听,或者不能再让一只电子玩具狗恢复活力蹦蹦跳跳,但这是否意味着废旧电池就全无用处应该扔进垃圾箱呢?并非如此,废旧电池内实际上都存有余电,而把这些电池的余电汇集起来,照样能够发挥大作用。 这款新推出的生态时钟向人们展示的除了时间恒久不变的力量,还有珍惜能源与聚少成多的深刻含义。
青岛能源所开发出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动力锂电池隔膜
在中科院“百人计划”、科技部“863”储能电池重大专项、山东省杰青基金和青岛市重点实验室等攻关项目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仿生能源与储能系统团队历经3年多的科研攻关,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隔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安全性阻燃生物质复合材料的动力锂电池隔膜,并达到中试生产规模。
韩将于明年启动氢燃料电池船舶研发项目
据韩国《釜山日报》9月24日报道,政府研发课题之一的“平昌2018号”氢燃料电池船舶研发项目将于明年启动,若攻关成功,韩将成为继德国后全球第二个自主成功研制出无害亲环境氢燃料电池船舶的国家。 报称,项目将由韩国亲环境燃料电池船舶研究会、韩国船级社、亲环境联队3家机构共同推进。其中,牵头单位的亲环境燃料电池船舶研究会聚集了韩国70余家研究机构、大学研究室的80余名专家博士。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可将污水处理厂变电厂
近日,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性能,可直接使污水处理厂的废水产生电力。从而为未来开启了一扇大门,污水处理厂不仅可以电力自给自足处理污水,还可将多余的电力出售。 该大学开发的新技术,是在细菌氧化有机物的过程中,使燃料电池从阳极到阴极产生电子并创建电流。新技术让单位体积污水产出的电力比其他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方式要多10至50倍之多,更是其余方式的100倍。
PNAS:听觉系统的“蓄电池”
果蝇的听觉系统与人类很相似,Iowa大学的生物学家Daniel Eberl及其同事利用果蝇的“情歌”进行研究,发现听觉系统拥有与汽车蓄电池类似的机制。这项研究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在最近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 对于可兴奋细胞的活性(听觉细胞等)来说,离子内稳态特别重要,而这依赖于一种相当于Na+/K+泵的蛋白——Na+/K+ ATP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