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Cell:陈东戎等发现耐药菌抗药“开关

图片来源:Cell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英国籍全职*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研究员、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育部分子医学重点实验室教授AlastairMurchie和研究员陈东戎带领的课题组,历经3年多时间,在耐药性病原菌中首次发现了一种对抗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的新型“核糖开关”,该“开关”对控制此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有重大作用。该成果符合开发新型靶标药物的要求,具有极大的临床实用潜力。

2013-01-25

Nature Immunol:促使免疫细胞更好地抵抗疾病的分子开关

2013年1月2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La Jolla过敏和免疫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使得CD4辅助性T细胞引发杀伤T细胞中发挥更积极作用,来攻击病毒、癌肿瘤和其他受损或感染细胞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可以被利用开发出更有效的药物来触发杀伤性T细胞抵抗受感染或受损的细胞,治疗艾滋病,癌症等许多其他疾病。

2013-01-22

Nature:揭示连接压力和抑郁之间的特殊开关

促皮层素释放因子在细胞中的定位,促皮层素释放因子R1和R2位于伏隔核处。 Credit: (c) Nature (2012) 2012年9月20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来自华盛顿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一种特殊的肽类,当人们经历长期的压力时,这种肽类可以帮助大脑使得人们快乐地度过这个阶段。研究小组使用小鼠模型进行研究,试图去理解为何长期的压力可以引发人们虚弱的抑郁症。

2012-09-20

Nature:揭示主要调节子“阅读”基因组从而开关基因功能的分子机制

2013年10月15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通过研究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方法来剖析理解一种名为“主要调节子”的特殊蛋白阅读基因组的机制,这种特殊蛋白通过阅读基因组可以对某些基因开启或者关闭。

2013-10-15

Nature:利用细菌效应蛋白构建出有望用于免疫疗法的“安全开关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来自细菌的天然蛋白在免疫细胞中构建一种“暂停开关(pause switch)”,从而潜在地导致人们开发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免疫疗法来治疗诸如癌症和多发性硬化症之类的疾病。 这些“效应蛋白”是由一些细菌产生的,它们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宿主免疫系统的攻击:它们侵袭宿主免疫细胞,关闭免疫反应足够长的时间以便允许细菌进行复制。

2012-11-18

Nature:一种有三种状态的核开关

核开关是一个mRNA 内的明确序列(适体),它们与一个配体(如一种代谢物)相结合,其结合方式会改变该mRNA的结构,影响该mRNA的表达。人们一直认为,核开关只有两个状态:开或关。一项新的NMR研究表明,这种观点太简单化。

2013-07-18

Angew Chem:利用过氧化氢开关控制基因表达

在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细胞内自然产生的过氧化氢开发出一种开启基因表达的方法。他们的方法也可用作一种高度敏感的过氧化氢检测器,从而可能有助于科学家们确定这种分子在细胞健康和疾病中所发挥的作用。相关研究结果于2012年7月31日在线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期刊上。

2012-11-18

Nature Commun :雪旺细胞迁移和髓鞘产生的“开关”信号蛋白LCK

2013年5月31日讯 /生物谷BIOON/--遗传性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有希望得到新的治疗,归功于Geisinger研究发现了外周神经系统发育的关键。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Geisinger研究人员发现,免疫系统细胞中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在外周神经系统发育中发挥比以前认为的更大的作用。

2013-05-31

PNAS:揭示特定蛋白CueR开关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

2012年9月8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机体活细胞中,当其激活一个基因进行表达的时候,其必然会产生一个关闭该基因表达的系统,因为细胞并不会浪费能量来产生不再需要的蛋白质。近日,来自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了细胞所使用的两种机制,而且这两种机制可以快速进行转变。

2012-11-18

Cancer Res:操纵基因开关阻止小鼠恶性肺癌生长

2012年10月27日 讯 /生物谷BIOON/ --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操纵了一个微小的基因开关,从而阻止小鼠体内的侵袭性肺癌性肿瘤生长,甚至还能阻止肿瘤产生。 激活单个微RNA(microRNA, miR)能够成功地抵消癌症中两个众所周知的基因的影响,这就提示着这个miR可能在治疗几种类型的癌症中发挥着作用。相关研究结果发表10月1日那期的Cancer Research期刊上。

2012-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