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朱健康等植物DNA去甲基化调控研究获进展
6月15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Science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所朱健康课题组的研究论文A 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Regulates Active DNA De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Plant J:董爱武等发现水稻具有H3K36专一性的甲基转移酶活性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Plant Journal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科院董爱武老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H3K36 methylation is critical for brassinosteroid-regulated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n rice,”,文章中,研究者发现了水稻SDG725具有H3K36专一性的甲基转移酶活性。
Molecular Cell:基因组所RNA甲基化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获重要进展
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重大疾病基因组与个体化医疗实验室 “百人计划”研究员杨运桂研究组,与美国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实验室和奥斯陆大学Arne Klungland教授合作完成的“RNA甲基化表观遗传新机制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学术论文在Cell子刊 Molecular Cell 杂志以 ALKBH5 is a Mammalian RNA Demethylase that Imp
Mol Cell:DNA甲基化预测机体衰老程度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在一项新研究中,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医学院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新的标记物,并利用新的模型在基因和分子水平来量化老化发生程度,新研究不只是提供一个更精确的方法来确定人的衰老程度,同时也或许提出了预见或治疗疾病的方法。该研究结果发表在11月21日的Molecular Cell杂志上。
Nat Struc & Mol Biol:杨财广等揭示核酸去甲基化酶识别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最近,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杨财广课题组等在Nature Structural and Molecular Biology等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核酸氧化酶识别甲基化碱基损伤的分子机制。 2002年有研究发现,大肠杆菌AlkB蛋白利用催化氧化去甲基化的反应机理对核酸碱基上的烷基化损伤进行修复,实现调控烷基化试剂对细菌的伤害。这一发现掀起了该领域的研究热潮。
Nature:阐明一种独特的DNA甲基化模型
3月28日,哈佛-麻省理工博德研究所的Alexander Meissner等人在Nature在线发表了一篇名为“A unique regulatory phase of DNA methylation in the early mammalian embryo”的文章,阐明了哺乳动物胚胎早期一种独特的DNA甲基化模型。 DNA甲基化是高度活跃于哺乳动物胚胎形成期。
JEB:产祝龙等一氧化氮调控植物抗旱机理研究取得进展
在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温度的升高和降水格局的变化,各种环境因子胁迫单独或联合的作用将导致作物大幅度减产,并引发自然生态系统退化。在我国约有1/3的土地处于干旱区。干旱的威胁不只发生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大的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也会因雨量时空分布不均而经常发生强季节性干旱。
Cretaceous Res:科学家发现北美最小角龙化石
恐龙家庭的新成员:“Unescoceratops koppelhusae”(右上)和“Gryphoceratops morrisoni”。 近日,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古生物学家近日从博物馆恐龙标本中发现了两种小型角龙新物种。这些标本化石分别于数年前出土于加拿大艾伯塔省恐龙省立公园中。
Genome Res:新方法让甲基化分析不再受限于材料
对于基因组水平的DNA甲基化研究,您有好几种方法可以选择,比如,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这种方法带来了高分辨率且全面的甲基化模式检测,但它需要大量的起始材料。在构建文库时,通常需要5μg以上的基因组DNA。因此,对于起始材料有限的样本,这种甲基化分析方法不适用。 相比之下,低代表性的亚硫酸氢盐测序需要的起始DNA要少一些,但同时牺牲了全面性。与分析整个基因组不同,这种方法聚焦于基因组的特定区域。
New Phytol:产祝龙等分离鉴定了两个植物冷冻害信号的新组分
低温胁迫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地理分布的重要环境因子之一。自然环境下温度是决定植物地域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在栽培条件下更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低温对植物的影响尤为突出。低温胁迫常使某些起源于热带、亚热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