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cleic Acids Research:刘光慧/项鹏/曲静合作揭示控制灵长类衰老的节律开关
昼夜节律机制调节哺乳动物的睡眠-觉醒周期、新陈代谢、免疫功能和繁殖等生理活动与外界24小时昼夜循环相协同,从而维持机体组织和细胞生理活动的动态平衡。节律紊乱通常被认为是机体加速衰老的重要诱因。然而,核心节律机制如何调控灵长类的衰老仍知之甚少。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组、中山大学项鹏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曲静研究组合作在 N
天然产物靶向肿瘤坏死因子抑制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生长
结直肠癌是一种消化系统的恶性疾病,是男性和女性新发癌症病例的第三大常见原因,也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常见原因。结直肠癌的病理生理学非常复杂,其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的过程。
多基因协同促进肺腺癌的生长和转移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RNA介导的靶向,调控基因表达,是生物功能的基础。因此,表观遗传因子的异常表达可以对细胞产生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影响肿瘤的特征,如恶性增殖和侵袭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The Plant Journal:揭示黄瓜果刺生长发育调控路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葫芦科蔬菜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和蔬菜功能基因组创新团队合作在黄瓜果刺生长发育调控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通过基因编辑和转基因验证了NS基因调控黄瓜果实多刺这一重要外观品质性状,完善了果刺生长发育的调控途径。相关研究结果以 “NS encodes an auxin transporter that reg
Nature Communications:研究发现控制高粱包壳性状关键基因
作物种子包壳性状的丧失是作物穗型驯化过程中的一个典型事件。作物野生种通过携带的包壳性状抵御外界的侵袭,进而保证自身的繁衍,然而这种包壳性状极大地不方便人工或机械化的种子脱粒、加工和播种过程,因此被人类选择成不包壳(裸粒)的性状。高粱是人类最早栽培的禾本科作物之一,高粱种子的包壳性状具有丰富的表型变异,其中粒用的籽粒高粱亚种多表现为裸粒
Microbiology Spectrum: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生物毒素团队揭示黄曲霉Fus3-MAPK信号路径调控黄曲霉生长及毒素合成新机制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减少粮食产后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等同于粮食增产。霉菌及毒素污染是导致粮食品质劣变,造成粮食产后损失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威胁粮食安全。黄曲霉是一种广泛分布的腐生丝状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B1 (AFB1),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具毒性、最具致癌性的天然化合物,毒素通过污染粮食、饲料等进入食
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GHD)新药!欧盟批准辉瑞每周一次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Ngenla(somatrogon)!
somatrogon具有延长的半衰期,每周注射一次,可显著降低治疗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细胞》子刊:科学家发现,乳酸菌产生的吲哚会激活抑制免疫的巨噬细胞,促进胰腺癌生长
乳酸菌一直是我们所熟知的益生菌,可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刺激肠道运动,改善排便等等,似乎百利而无一害,各种乳酸菌饮料,乳酸菌素片也是应运而生。但是根据近日的科学研究结果,反转来了,乳酸菌并不总是有益的。对于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而言,乳酸菌可能是有害的。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及其教学医院的Tracy L. McGaha教授团队在《细胞
Cancer Discovery:科学家发现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型肺癌发生脑转移的可能机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突变型肺癌在肺癌患者中占比高,其常用治疗药物为奥西替尼,该药疗效显着,可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不足之处是接受治疗的患者仍然会发生癌症脑转移,其转移机制尚不清楚。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EGFR突变型肺癌患者的癌细胞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研究发现黄海绿潮可能促进抑食金球藻生长
2007年,南黄海海域首次出现浒苔(Ulva prolifera)形成的绿潮,截至目前绿潮已连续15年暴发。每年绿潮发生过程中均有大量绿藻在南黄海沿海一线堆积,对沿海地区旅游业和养殖业等社会经济活动构成威胁。在大规模绿潮暴发后期,仍有大量漂浮绿藻在南黄海海域沉降、腐烂、分解,然而,绿潮后期大量漂浮绿藻死亡分解对海域生态环境影响的相关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