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盘点】历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解决了哪些人类健康问题?

 诺贝尔奖官网上的颁奖词写到: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位置?我们如何从一个地方去到另一个地方?为何当我们在下次重复同样的路线时能够迅速查找到这些信息,我们在大脑中是如何对它们进行存储的?今年的诺贝尔生理

2015-03-26

赵志刚: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疑难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应用解析

6月27日,由生物谷主办的2014糖尿病及代谢性疾病转化医学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国际酒店隆重开幕。河南省人民医院的赵志刚教授参加了此次大会并发表了题为“神经电生理检查在疑难糖尿病神经并发症的应用解析”的精彩报告。赵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以下几个观点:复杂疑难病例需要电生理检查;诱发电位对中枢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受损的诊断有独特的临床作用;末梢感觉神经受损,感觉定量检查

2015-03-26

东方讲坛: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解读11月29日开始

东方讲坛: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解读“生命的逆转” 什么是干细胞?什么是重编程?如何理解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11月29日 14:00-15:30,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10楼报告厅(中山东二路9号)东方讲坛与您相约2012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解读。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秘书长丁小燕研究员主持讲座。主讲人是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劲松研究员。

2015-03-2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之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得主

每年,汤森路透都会利用其研究解决方案Web of Knowledge中的数据,根据诺贝尔奖的生理或医学、物理、化学与经济分类,使用定量数据来分析和预测最有影响力的研究人员。根据其发表的研究成果的总被引频次,这些高影响力研究人员被授予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得主(Citation Laureates)称号,预示着他们可能成为今年或不久将来的诺贝尔奖得主。

2015-03-2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人选:Jacques F. A. P. Miller

汤森路透预测2011生理学或医学奖热门人选:Jacques F. A. P. Miller 雅克·米勒(Jacques F. A. P. Miller):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沃尔特伊丽莎医学研究所(Walter and Eliza Hall Institute of Medical Research)名誉教授 60年代初...

2015-03-26

201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人脑“GPS”定位系统构成细胞

The 2014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with one half  to John O′Keefe and the other half jointly to May‐Britt Moser and Edvard I. Moser for their discoveries of cell

2015-03-2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之盖尔德纳基金会国际奖

盖尔德纳国际奖是生物医学界最具声望的大奖,被誉为诺贝尔奖的预备奖,用于奖励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截至2007年,已有69位诺贝尔奖得主在此之前,获得盖尔德纳。 盖尔德纳基金会于1957年由加拿大人詹姆斯·阿瑟·盖尔德创建,基金也来自他的个人捐赠。盖尔德纳国际奖是1971年为纪念胰岛素发现50周年而设立的,用于奖励医学领域实质性的重大成就。

2015-03-26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风向标”之拉斯克基础医学奖

拉斯克奖(Lasker Award),始自1946年的年度奖,奖励取得了重大医学科学贡献的在世医学研究者。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自1962年起,获此项医学奖的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在随后的数年里又获诺贝尔奖。 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

2015-03-26

三位科学家因发现细胞内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 Thomas C. Südhof 北京时间10月7日下午5点30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美国、德国3位科学James E. Rothman, Randy W. Schekman和Thomas C. Südhof获奖。获奖理由是“发现细胞内的主要运输系统——囊泡运输的调节机制”。

2015-03-26

同工不同酬 该如何合理应

我本科毕业工作1年后才加入现在公司的,刚到销售部时繁杂的工作让我有些不知所措。同事中有一个年龄跟我差不多的女孩比我早进公司几个月,在工作中遇到问题经常向她请教。她也挺热情,一来二去,我和她很快就成了好朋友。渐渐对工作熟悉起来,也做出了不少业绩。可我也开始感觉到,自己的所得相比付出来说,似乎少了一点。公司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同事之间不能互相打听和讨论薪水问题。

201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