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Physiology:揭示猕猴桃维生素C生物合成和冷胁迫调控新机制
冷胁迫限制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维生素C(L-抗坏血酸,AsA)是一种抗氧化剂,参与非生物应激耐受和活性氧(ROS)代谢。
2023-03-02
Sci Adv:维生素B3—烟酰胺核苷或能改善人类机体的肌肉线粒体功能和肠道微生物组成
来自赫尔辛基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揭示了这种维生素B3形式是否能作为治疗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潜在策略。
2023-02-21
化学家提出复杂天然产物柠檬苦素的可能生物合成途径
这项研究中的数据表明,柠檬苦素生物合成中的酶可能作为一个代谢网络共同发挥作用,但还需要在体外用纯化的底物对每个单独的酶进行进一步研究,以量化底物的偏好。
2023-02-10
Cell Res:杨巍维团队等利用生物分子模拟预测代谢酶新功能,并揭示结直肠癌发生新机制
新的证据表明,一些催化代谢物磷酸化的代谢酶也可以作为蛋白质激酶磷酸化各种蛋白质底物,从而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凋亡和许多其他的细胞过程。然而,代谢酶能否作为蛋白质磷酸酶去磷酸化蛋白质却鲜为人知。
2023-01-28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纤维素复配酶开发与应用方面取得进展
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是地球上最丰富的有机可再生碳源之一,以其为原料制备纤维素基燃料和化学品是当前生物质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2022-10-14
托品烷类生物碱的生物合成及聚酮合酶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托品烷生物碱(tropane alkaloids,TAs)是一类在结构上含有由吡咯环和哌啶环骈合而成的托品烷基本骨架的生物碱,代表性成员包括莨菪碱、东莨菪碱、可卡因等,均具有重要的药用活性。
2022-09-02
植物-微生物互作开辟治疗新领域:MIT科学家在豆科植物中发现血红素“隔离肽”
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生物系教授Graham Walker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豆科植物用来控制固氮细菌的肽能为血液中游离血红素过多的患者带来潜在的治疗方法。
2022-08-17
产纤维素酶菌株诱变育种及产酶机理研究中获进展
科研人员还利用研究中获得的差异表达基因、差异表达蛋白和关键候选基因构建了丝状真菌纤维素酶蛋白分泌途径模型,补充和完善了丝状真菌纤维素酶代谢调控过程及蛋白合成分泌途径。
2022-07-14
纳米酶调控活性氧增强大豆生物固氮研究取得新进展
韩鹤友教授团队根据大豆生物固氮酶的结构特点,研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锰铁纳米酶,构建纳米酶与大豆根瘤菌体系,通过持续调节ROS水平,延长结瘤期、增加根瘤数量,最终提高豆科植物共生固氮能力。
2022-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