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示百菌清影响蜜蜂幼虫的生存和肠道微生物多样性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资源昆虫保护创新团队研究发现高暴露剂量的杀菌剂百菌清降低了室内人工饲养蜜蜂幼虫的存活率,改变了蜜蜂幼虫肠道微生物结构,农药对蜜蜂的风险同时与其毒性和暴露剂量有关。
Cell report:微生物通过免疫依赖性调节肠道干细胞分化
肠道是微生物和宿主之间的主要接口。大量证据表明,肠道干细胞在维持肠道完整性和因应肠腔内容物而调整其结构方面起着关键作用,但它们也在启动癌症的发展中起着作用。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设计新型引物助力海沟微生物多样性检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张宇研究员指导的博士生杨娜在环境微生物领域经典期刊《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上发表题为“Novel prim
Science:中美科学家联袂解析出四膜虫呼吸链的结构,揭示出真核生物核心代谢的多样性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作为一种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四膜虫(Tetrahymena)原来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它的呼吸作用---利用氧气产生细胞能量
Nat Commun;抑制肺微生物源性凋亡前肽可改善肺纤维化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不治之症。罹患这种疾病的患者在诊断后的预期寿命只有2到3年。最近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球有500多万IPF患者,而且世界范围内的病例数量还在进一步增加。研究发现,肺纤维化急性加重期发生肺上皮细胞过度凋亡。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学者们在肺微生物组中发现了骨馏油,一种可引发肺纤维化急性加重的促凋亡肽。他们在Na
ACS catalysis:解析了微生物代谢途径中Baeyer-Villiger单加氧酶的区域选择性决定机制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害生物防治创新团队联合德国马普煤炭所、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在国际知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催化(ACS catalysis)》在线发表了题为“Biocatalytic Baeyer?Villiger Reactions: Uncovering the Source of Regioselectivity
Nat Medicine:科学家揭示肠道微生物与冠状动脉疾病相关性
冠状动脉疾病(CAD)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CAD的发生往往是多因素的,由多种潜在的病理机制引起。已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积极参与血液代谢产物的代谢,多种肠道微生物来源的循环代谢物与心血管疾病有关。近日,发表在Nat Med上的一篇题为“Metabolomic and microbiome profiling reveals persona
默克与万孚生物开启合作试点项目,提升基层甲状腺疾病诊疗可及性
甲状腺疾病是内分泌系统第二大疾病,最新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成人的患病率高达50%以上,但因其症状隐匿而不易被察觉,疾病知晓率仅为0.33%。甲状腺疾病会影响多个系统和器官,危害人体健康。甲状腺功能早期筛查对于甲状腺疾病防治有着重要作用。
联拓生物宣布Mavacamten在中国获得“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
联拓生物于2022年2月15日正式宣布,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mavacamten在中国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认证。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研究揭示多态性重复基因的基因组演化机制
近百年来,进化遗传学工作致力于探索重复基因的起源机制和功能演化过程。经典观点认为,基因重复后产生两个完全等同的拷贝,其中一个冗余拷贝在自然选择作用下获得新功能。也有观点认为,剂量效应和不完整基因重复等因素使重复基因并非是等同的冗余拷贝。剂量敏感基因(满足剂量平衡效应的蛋白复合体成员基因或X染色体编码的参与剂量补偿的基因)可能较少发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