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开发出新型生物力显微镜
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栋课题组、牛津大学教授Marco Fritzsche课题组和伦敦大学学院博士后Emad Moeendarbary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同期发表题为Astigmatic traction force microscopy (aTFM)和Two-dimension
研究人员发表生物质烘焙动力学和热化学研究论文
上海交大农业与生物学院生物质热化学转化工作室在木质生物质烘焙动力学及热化学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近期发表在Renew. Sust. Energ. Rev.上。该期刊是能源与燃料(Energy & Fuels)领域顶尖期刊,最新影响因子为12.110,主要发表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研究论文和综述等。农林生物质具有水分和氧含量高、热值和能量密度低
研究发现调控植物器官塑形的生物力学机制
扁平化是叶片等植物器官最为常见的形状之一。另一种常见的器官形状是辐射对称,如根、茎。不同的器官形状如何产生是一个基本的发育生物学问题。多年来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了众多能够影响植物器官形态的基因,但是这些基因怎样介导器官三维形态的变化(又称塑形)尚有待解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雨铃研究组长期致力于植物器官塑形的研究。近年
天然生物材料力学理论研究取得进展
生物体是由材料组成的,力学性能是材料的基本性能指标。不断提高力学性能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需求是天然与人造材料发展的共同目标,同时也是它们面临的共性难题。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与进化过程中,天然生物材料的组织结构与力学性能均得到了持续优化,使得生物体实现了对其生存环境的最佳适应,甚至达到巧夺天工的效果。大自然不仅是天才的材料设计
生物膜界面蛋白质错误折叠及超快动力学研究获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教授罗毅团队研究员叶树集小组在生物膜界面蛋白质错误折叠及振动能量转移超快动力学研究两方面取得新进展。该小组揭示了与二型糖尿病相关的胰岛淀粉样多肽(hIAPP)在生物膜上错误折叠过程的结构演变机制,以及界面蛋白质与水分子间的共振能量传递捷径,研究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9, 141, 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