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制药华南总部落户松山湖——生物技术产业助力广深科创走廊建设
近日,三生制药通过招拍挂市场,在松山湖再拿下一块工业用地,这意味着国内生物制药领域领头羊位置的三生制药在松山湖的布局又加重砝码。三生制药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在松山湖增资扩产,总投资超过20亿元,将原来的松山湖基地全面升级为三生集团华南区总部。作为承担着东莞布局广深科创走廊创新发展两大核心引擎之一的松山湖,近年来,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园区内已经形成了生物技术产业链,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松山湖将大力发
第三届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召开
2017年9月21-22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河北省科技厅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2017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协同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大会暨创新创业直通车活动”在石家庄高新区以岭健康城顺利召开。本次会议以“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生物医药集群发展”为主题,是围绕“健康中国2030”、“中国制造2025”、 “一带一路”及“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
益生菌与微生物组研发、应用或成大健康产业焦点
近年来,在微生物学领域,关于益生菌等微生态制剂的研究进入了新的层次,随着第二代益生菌制剂的应用,国内对益生菌及微生物组学的研究掀起了新一轮高潮。9 月 16 日至 9 月 17 日,由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中华医学会指导,上海真合生物和真合园——医疗资源整合及慢性病管理平台联合承办的第二届真合园益生菌与微生物组研发、应用与发展合作论坛在天津举办。本届论坛围绕“益生菌,特殊医学用途配
生物医药园区协同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召开
9月21-22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河北省科技厅和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国家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工作会议”暨2017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协同创新与产业集群发展大会在石家庄高新区召开。据悉,本次会议主题是“完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推动生物医药集群发展”,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探索以联盟方式集聚社会资源,服务于业内的园区、基
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今日开幕:发展大健康产业 生物科技创造智慧未来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贸促委与市发改委等单位承办的2017深圳国际生物/生命健康产业展览会(以下简称“生物展”)今日在深圳会展中心2号馆正式开幕。本届生物展以“发展智慧大健康,打造产业新引擎”为主题,展示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设置了生命信息与生物创新技术、医疗器械与智慧医疗、大健康品质服务以及农业与生物育种四大展区,此外,还另设有美国馆、英国馆、日本、韩国及德国展团、以色列馆等多个国际生物和
弘天生物加速大健康产业布局,肠道菌群成为新宠儿!
当地时间7月24日上午, “2017弘天生物肠道菌群国际学术会议”在斯特拉斯堡大学分子生物学研究院举行。诺贝尔奖得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理事会委员霍夫曼、巴黎Necker儿童医院生物免疫科主任Lucienne Chatenoud、弘天生物董事长王安祥、弘天生物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Jean Francois Bach及诸多业内知名专家出席了会议,就进一步推动肠道菌群检测、储存、生产、治疗
【环球科学专访】百迈客:引领生物信息学产业2.0时代
生命科学与信息科学已经发生了不可割裂的融合。上世纪90年代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让我们窥见了生命储存、传递与表达信息的本质属性与无限潜能。随着基因测序技术成本大幅下降、基因数据大量积累,生物信息学产业进入跨越式发展,正在革新我们的医疗技术、重塑普通人的健康。但变革最大、获益最多的,仍是科研领域。一个面向生命科学工作者的信息服务产业应运而生。作为中国最初一批生物信息学创业公司之一,2009年成立的百迈客
无细胞合成生物技术——革新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兴策略
基因编辑和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得合成生物学家可快速可靠地设计改造生物体系,大大推动了医药健康领域的发展。而在过去多年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中,特别是在生物医药领域,主要还是以细胞为宿主进行工程化设计。但是对细胞进行工程化是费时和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细胞的生长及适应性过程通常与工程设计目标是不一致的。并且由于活细胞生命系统的复杂性、基因元件难以标准化、细胞膜的阻碍等,其大大限制了生物组件的改造。为克服这些问
中科院两科学家携手推进“生物人工肝”产业化
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员团队与多家单位科学家合作,突破“类肝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成功研制出生物人工肝系统。如今,获得该技术全球独家使用许可的上海微知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上海嘉定建成了国内首条人源性生物人工肝临床研发生产线。据悉,该生产线将于下月投入运行,预计年产量可达300到500份,大约可满足200多位患者临床研究。产品预计三到五年内投放市场,让更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开始孵化全球顶级产品线
196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一项植物筛选研究计划,以期发现抗疟药物。将中国传统中草药与化学技术相结合,屠呦呦最终提取纯化出青蒿素单品。作为该项目的一部分,这一发现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屠呦呦也因此获2015年诺贝尔奖。五十多年过去了,一个现代化的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终于又开始起航了。起初,中国生物制药公司推出的候选药物大都属于“best-in-class”。今年,和记黄埔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