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长江三峡水生态环境研究获进展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PCBs)和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PBDEs)在工业领域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该类化合物在环境中非常稳定,难于降解并且易沿食物链富集,最终将危害人类甚至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
科学家黑河下游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获进展
地下水是干旱区地下水依赖型生态系统(Groundwater Dependent Ecosystems)维持的根本,其中浅层地下水位的动态、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转换过程,以及生态植被与地下水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是干旱区生态系统保护的基础。
PLoS ONE:傅伯杰等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
近日,国际杂志PLoS ONE在线刊登了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人员的最新研究成果“ A Policy-Driven Large Scal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Quantifying Ecosystem Services Changes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文章中,研究者揭示了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生态效益。
法国AAVLife融资1200万美元开发治疗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基因疗法
AAVLife公司从Versant Ventures等风投公司获得了总额12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开发一种治疗知名罕见病弗里德希氏共济失调的基因敲除疗法。
PNAS:欧阳志云等生态补偿研究获进展
作为联系生态系统服务提供者和受益者、整合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补偿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对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受益者的成本效益以及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生计变化关注很少,影响着生态补偿项目的公平性与效率。尤其是生态补偿项目参与者受到补偿后的生计变化,可能通过影响区域经济结构和自然资本而最终改变项目的总体效果和可持续性。
新饲料法规将助力微生态行业发展
Policy:系统评估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变化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张全发等在《环境科学与政策》(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icy)上发表了“中国三峡环境变化与减缓行动”的评论文章。该文较系统评估了三峡工程建设以来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的变化,并介绍了我国政府应对地区生态环境变化的相关政策和策略。
Science:适当饵料鱼能保障海鸟繁衍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近日,国际著名杂志Science刊登了研究人员的最细研究成果“Global Seabird Response to Forage Fish Depletion—One-Third for the Birds。”,研究指出为海鸟留一定量的饵料鱼,以保证海鸟的繁衍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 人类正在日益增加对诸如凤尾鱼和沙丁鱼等所谓的饵料鱼的捕捞,但新的研究提示,世界上的饵料鱼的约三分之一必须要留给海鸟。
JAMA:警察更易患睡眠失调症
12月21日,《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刊登的一则研究"Sleep Disorders, Health, and Safety in Police Officers"披露,对警察的一项调查表明,他们中大约有40%人患有睡眠失调,而睡眠失调与不良的健康状况、安全性及业绩结果的风险增加有关。 在美国居民中,有5千万至7千万人受到诸如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失眠及轮班工作失调等睡眠失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