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资助基金总额数TOP20
8月17日,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终于出炉!2017年3月1日至3月20日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190840项,经初步审查和复审后共受理187135项。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管理办法,经专家评审和委务会议审批,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8136项、重点项目667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
201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部资助项目数量TOP20
8月17日,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终于出炉!2017年3月1日至3月20日项目申请集中接收期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共接收项目申请190840项,经初步审查和复审后共受理187135项。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相关管理办法,经专家评审和委务会议审批,决定资助面上项目18136项、重点项目667项、重大项目2项、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
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生命科学部和医学科学部名单)揭晓!
作为我国科研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促进我国整体基础研究水平提升、基础学科建设与发展、优秀科技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高校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已成为衡量一所高校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尺。截止到7月29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八大学部已经公布了今年集中受理期各项目的评审专家,包括国家杰青、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国家优青项目、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地区基金等项目。根据往年的
2017中科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公布 附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2人)
关于公布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的公告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的规定,现将初步候选人名单予以公布。中国科学院2017年8月1日2017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32人,按姓氏笔画为序)
生命科学领域理想公司TOP 30
2017年6月22日/生物谷BIOON/---生命科学专业人员在选择首份工作时,会优先考虑公司的哪些方面?根据生物空间(BioSpace)的2017年生命科学理想雇主报告,世界各地生命科学专业人士择业最看重的3个方面是:能够做有趣而有意义的工作、有竞争力的薪水和公司良好的声誉。 在2017年1月到3月期间,BioSpace对全球超过2400名生命科学专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受访者被要求列出他
SGS上海生命科学实验室完成扩容,成为全国最大的第三方E&L测试研究中心
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 SGS日前宣布,位于中国上海的可提取物和浸出物实验E&L(Extractables and Leachables)研究测试中心已完成扩容,扩容后的测试中心大幅提升了可提取物和浸出物实验检测服务的能力,有助于上海乃至全国的医药企业进行自主研发、产品合规并且帮助药品快速入市,为企业更迅速地发展为行业龙头提供基石。先进的检测设备及专业团队确保产品合规近年来,
2017年生命科学公司10大职业趋势
全球生命科学公司正随着市场及技术上的变迁正做出相应调整。随着全球老龄化的加剧,一些疾病(像是阿尔茨海默症、癌症、关节炎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越来越普遍,医药市场也正在经历改变。生命科学市场同样也正随着技术的革新而发生改变,越来越多计算机的使用以及大数据的利用带来了“数据科学家”职位的需求;医疗设备的广泛使用让医疗技术和生物医学方向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对遗传学更新的认知将会让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的专业人士
《生命科学研究》2017年征稿征订启事
《生命科学研究》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科技部批准创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反映生命科学领域中最新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属于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本刊已经进入包括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CSCD)、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美国《化学文摘》、俄罗斯《文摘杂志》等国内外多家重要检索数据库。本刊
基因编辑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专访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明研究员
编者按: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编辑技术强力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大跨步的前进。 可以预期首先在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单基因疾病的治疗方面,会迅速取得突破。为此,生物谷在即将召开2017 第四届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之际专访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永明研究员。生物谷: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参加生物谷主办的2017基因编辑与临床应用研讨会, 并接受生物谷的专访。您主要从事基因编辑技术
空间搭载:“泛舟”太空的微型生命科学实验室
在“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搭载的多项科学载荷中,有这样一个生命“小立方”,在轨期间它自动化实施了多种细胞在轨共培养和分析,进行了一次对中国空间生命科学研究意义深远的探索实践。5月3日,这个由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邓玉林教授团队完全自主研制的“空间微流控芯片生物培养与分析载荷”,完成全部实验任务,实现了全部实验数据的下行传输,达到了预定的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了飞行搭载任务。航天员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