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munity & Nat Immunol:滤泡T细胞分泌IL-4促进B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
B细胞是身体的抗体生长工厂,能够大量地产生抗体分子来选择性地靶向外部危险物。然而,这种过程也需要T细胞分泌一种被称作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的蛋白,其中IL-4促进一种被称作“类型转换(class switching)”的机制发挥作用,从而产生功能性的特定抗体亚型。然而,科学家们仍然不清楚是哪些T细胞产生IL-4信号。
NEJM:西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纵隔B细胞淋巴瘤可避免放疗
发表于2013年4月最新一期NEJM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联合化疗方案中添加西妥昔单抗,可获得较高的治愈率,并且还可避免胸部放疗。 在这项单组前瞻性Ⅱ期研究中,51例淋巴瘤成人患者接受剂量调整的依托泊苷、阿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和西妥昔单抗(DA-EPOCH-R)治疗。结果显示,除2例患者外,其余均免于放疗。在中位随访5年期间,无病例复发。
Oncogene:研究发现癌细胞中NF-κB入核后保持活跃的机制
2013年5月21日讯 /生物谷BIOON/--发表在Oncogene杂志上的一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揭示了在细胞生长,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成员可以转化为肿瘤生长的一个主要贡献者。 这一分子为NF-κB,在健康细胞中,它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第一反应者”,是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生中最主要保持在细胞的细胞质中,静静等待命令。
:癌细胞发生发展的新模型
鼎鼎大名的Robert A.Weinberg教授身上笼罩着一道道绚丽的光环:美国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Whitehead研究所创始人之一,他曾发现了第一个人类癌基因Ras和第一个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经成为肿瘤研究领域乃至整个医学生物学领域的重要里程碑。
Int J Biochem Cell B:miRNA参与叶酸缺陷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
近期,北京大学研究者揭示了miRNA在调节细胞周期中的起到的重要作用,相关研究发表在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chemistry & Cell Biology杂志上。 怀孕期间,母体中叶酸的摄取不全会干扰胚胎的正常的发育及发育缺陷。北京大学研究者证实了这种叶酸缺乏导致的哺乳动物胚胎发育缺陷是由miRNA特异性调控而导致。
SCI SIGNAL:SAP97 介导记忆B细胞快速反应
在第一次遇到外来抗原后,具有免疫球蛋白M(IgM)B细胞受体(BCRs)的初始B细胞引发首次抗体反应,并产生具有IgG BCRs的记忆B细胞。当这些记忆B细胞再次遇到相同的抗原时,细胞表面的IgG BCRs刺激它们迅速分化成浆细胞释放大量的IgG抗体。 7月31日,SCI SIGNAL杂志报道免疫系统通过IgG BCRs介导信号通路,确保记忆B细胞对再次遇见的病原体快速而高效地作出反应的机制。
:抑制Stat3可强化对B细胞恶性肿瘤的免疫
6月22日,Cancer Research 杂志报道了通过抑制Stat3功能可强化对B细胞恶性肿瘤免疫达到治疗目的。 套细胞淋巴瘤(MCL)是侵袭性且无法治愈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亚型。虽然病人往往最初对一线化疗药物和单克隆抗体治疗反应良好,但进一步治疗的反应性却较差,并最终导致复发。
JEM:调控B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
2012年11月21日 讯 /生物谷BIOON/ --血细胞发育过程称为造血,使人产生许多不同的免疫细胞亚型。现有研究认为三种转录因子E2A,EBF1和PAX5促使功能性B淋巴细胞成熟。近日,Wooseok等研究人员证实E2A是EBF1表达的所必需的。Seo和Taniuchi研究了另一种转录因子Runx1,Runx1是血细胞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Runx1,造血是不可能发生的。
"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落户同济大学
2012年6月10-11日,在上海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召开的"2012年夏季干细胞会议暨中美干细胞研讨会"上,中美双方共同签署了有关干细胞合作项目和战略规划的联合声明,并为落户同济大学的"中美干细胞研究中心"举行了揭牌仪式。
Immunity:辅助T细胞刺激B细胞产生更多的抗HIV病毒抗体
2013年9月14日讯 /生物谷BIOON/--近日发表在Immunity杂志上的文章称,科学家发现一种特殊类型的辅助T细胞能够激活机体产生大量的针对HIV病毒的抗体。该发现极大的推动了艾滋病疫苗研究进程。 辅助T细胞是一类机体对抗病毒或其他病原体的重要的免疫细胞,该群细胞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其中一项功能就是辅助产生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