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J:补维D,还能改善免疫力!大型临床试验显示,服用维生素D可以将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降低22%
作为重要的补充剂,一直以来,维生素D在预防不同方面的作用都备受关注。既对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后,研究人员们又把目标转移到了自身免疫疾病的身上。因为1,25-羟基维生素D是已知的能够调节炎症基因的表达,以及免疫反应的分子。此前有一些观察性研究和小型临床试验在已确诊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验证了维生素D阻止疾病进展的效果,但结果并不一致,而在预防方面,还没有临床试
聚力“十四五”,启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新征程
1月20日下午,本市举行生物医药产业年度大事回顾暨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签约活动。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刘平就《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作重点介绍;会上宣布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周将于9月26日-30日在上海举办,摩根大通、复星医药、上海医药、张江集团、药物信息学会和易方达等6家单位签约成为产业周首批“战略合作伙伴”。
《自然》:港大朱轩/陈福/袁国勇团队揭开奥密克戎复制能力和致病力下降之谜
最新的科学研究显示,由于刺突蛋白上携带多位点突变,奥密克戎株具有高传染性以及高度免疫逃逸特性,从而显着降低疫苗接种的保护力和治疗性中和抗体的效能。但是,此变异株的在细胞内的复制能力及其体内致病力,我们仍然知之甚少。近日,香港大学朱轩/袁国勇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相较于野生型毒株以及此前引起流行的其他关切
戴磊团队揭示移植肠道菌群的建立和恢复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戴磊课题组在 Cell 子刊 iScience 杂志发表了题为:Establishment and resilience of transplanted gut microbiota in aged mice(老龄小鼠移植肠道菌群的建立和恢复力)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老龄小鼠进行了来自自体或
PNAS:揭示口腔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抑制机体抵御病毒感染的保护力的分子机制
来自路易斯维尔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口腔上皮细胞所产生的蛋白质如何保护人类机体免受通过口腔进入身体的病毒的细节,此外他们还发现,口腔细菌或会抑制上皮细胞的活性,从而增加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
多样性-生产力关系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获进展
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关系是生态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对于理解和预测全球范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但是,这一关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情景下如何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迄今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潘庆民研究组和研究员韩兴国研究组基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大型植物功能群剔除实验
研究揭示昆虫蛋白硒源改善蛋鸡生产更安全有效
饲粮添加硒元素不仅可缓解蛋鸡应激反应,还能促进富硒鸡蛋生产、改善人体健康。目前常用的硒源有亚硒酸钠、纳米硒、蛋氨酸硒、酵母硒等,为进一步提高富硒鸡蛋的安全性,急需开发优质硒源。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单胃动物饲料创新团队通过生产性能、蛋品质、硒沉积率、血液抗氧化与免疫功能、肠道形态学、输卵管健康等指标,全面比较了黄粉虫硒源与传统
研究人员开发聚赖氨酸分离纯化生产新工艺
作为一种天然微生物类食品防腐剂,聚赖氨酸具有抑菌谱广、抑菌能力强、耐高温、水溶性好、不影响食品风味和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方便米饭、湿熟面条、海产品、酱类等食品及医药领域中广泛应用。近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生化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资源与天然产物工程团队摒弃过程复杂、回收率低的传统阳离子交换树脂方法,创新性地利用果胶的负电荷性质和聚
研究发现日粮添加低剂量β-羟基丁酸改善羔羊瘤胃发育和生产性能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反刍动物饲料创新团队发现日粮中添加低剂量β-羟基丁酸(BHBA)可改善羔羊生长性能、瘤胃等器官发育。该研究首次将BHBA用于饲料中,证实了其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潜力。相关研究结果在《动物营养》(Animal Nutrition)杂志发表。羔羊瘤胃发育及其代谢功能取决于瘤胃上皮细胞吸收短链脂肪酸(尤其是丁酸)和产生酮体(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