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所细菌对芳环类污染物趋化性机制研究获进展
新药tenapanor有助慢性肾病患者磷吸收
在2014年美国费城举办的美国肾脏病学会周上,研究者表示,名为tenapanor的新药可以帮助减少肾病患者机体的磷素吸收,药物tenapanor是一种肠道钠/质子交换器亚型3(NHE3)的最小程度的系统性的抑制剂。慢性肾病(CKD)患者的肾脏功能往往处于受损状态,而且患者并不能分泌足够的磷来维持磷在机体的正常水平,最终就会导致诸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质及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发生。
Adv Synth & Cataly:制造酰胺类药物的新型催化反应
近日,一项发表于国际杂志Advanced Synthesis & Catalysis上的研究论文中,来自新加坡A*STAR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的成键反应,其可以广泛应用于制药和化学工业中;文章中研究人员利用了一种无溶剂的催化反应产生了一系列酰胺类药物,包括抗抑郁药吗氯贝胺及其它药物样分子。
Emer Micro & Infect:药物吡嗪酰胺靶向杀灭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机制
近日,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了治疗肺结核(TB)最重要的药物攻击结核分枝杆菌来缩短疗程的分子机理,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上。
Ang Chem Int Ed:张长生等揭示斑鸠霉素还原成环的多环生物合成机制
近日,获悉,抗肿瘤天然产物斑鸠霉素还原成环的多环生物合成机制首次被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张长生研究团队揭示,成果刊载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2014,53: 4840-4844,并获得了Faculty of 1000推荐。
AAC:鉴别出一种新型的细菌耐药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类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项来自锡耶纳大学等处研究者的研究揭示了其在意大利分离出的绿脓杆菌菌株中发现的一种新型的细菌获得性的金属β内酰胺酶类,名为FIM-1,相关研究成果“FIM-1, a new acquired metallo-β-lactamase from a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linical isolate from Ita
AAC:揭示细菌β内酰胺酶抵御抗生素杀菌的分子机制
2012年12月2日 讯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的一篇研究报告中,来自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揭示了绿脓杆菌中,高水平的β-内酰胺酶可以高效改变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Nature:酰胺形成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12月22日,国际著名杂志Nature刊登了国外研究人员的一篇综述文章“Rethinking amide bond synthesis。”文章阐述了酰胺形成反应研究的最新进展。 酰胺键是蛋白质内的重要化学键,构成一些功能最多、使用最广的合成聚合物的基础。然而,用于酰胺合成的现有方法非常一般化,被普遍认为太宽泛、不够精密。
四环医药抗感染创新药成功获得临床批件
实现重大研发成就 香港2011年12月21日电 /美通社亚洲/ -- 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港交所股份代号:0460,“四环医药”或“本公司”),中国领先的心脑血管药物制药公司之一,宣布其间接附属公司 -- 山东轩竹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山东轩竹”)所开发的碳青霉烯类新型抗感染药“艾帕培南”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颁发临床批件。